救赎之路上

北京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10/8733706.html

多年以后,面对繁重生活中的林林总总,gzy将会回想起公布考研录取结果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

年9月5日。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级新生报到。与多数新生初到学校的喜悦与新奇不同,走在校园里,我的心中萦绕着一丝不甘。

从小到大认真学习,乖乖听话,不打游戏不早恋。到了高三这一年,各大名校的名字早已倒背如流,他们出现在各科老师的鞭策激励中,出现在往届学长学姐的辉煌中,也出现在懈怠时激励自己咬牙坚持的动力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那一年的高考是前后数年内题目最偏的一年,医院确诊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彼时17岁的我依然正常发挥,用一个可观的分数为自己十年寒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照着往年的院校分数线,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那些枯燥乏味的高三日子里仿佛遥不可及的一个个神话般的名字,终于有一天也能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南开、武大、厦大......

然而,当母亲说出“西南财经大学”那几个字时,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听错了。一个个神话般的梦想近在眼前时,摆在我面前的却是一个我从没听过的平平无奇的名字。

那一年是年,最火的歌曲是《成都》。对于多数人而言,这首歌的旋律中或许流淌着令人向往的惬意慵懒。但对于那一年的我而言,歌曲中的每个字都诉说着被迫与不甘。走在成都的街上,心中浮现的依然是过去两个多月里亲朋好友听闻“西南财经大学”六个字后用于掩饰自己意外之情的尴尬笑容,“啊,好学校...好学校...在哪个地方啊?”

那一串名校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他们期望得到的回答中,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未来。

2

或许是对西财的不认可,或许是缺乏监督和动力,大学前两年的我在成都的阴雨绵绵中渐渐迷失。这座公认国内幸福感最高的城市并没有让我产生一丝一毫的迷恋,我苦苦挣扎在冗长难熬的阴冷之中,苦苦挣扎在无法理解的当地人的交往习惯之中。那时的我,与其说是无法接受成都,其实更应该说是无法接受被硬塞过来的西财。

与此相伴的自然是学业的下滑,没想到“挂科”这一经常出现在同学们玩笑调侃中的词语有一天会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回想起母亲和我说过的话:“小学升初中,所有人会重新洗牌;初中升高中,所有人又会重新洗牌;到了大学也同样如此。”从小到大,情况确实是这样。只是没想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始终在一次次洗牌中勇立潮头的自己,到了大学,却成为了母亲口中被洗掉的那批人。

早早到来的挂科让保研毫无可能。年下半年,面对日趋惨烈的考研形势,彼时大三的我选择了出国。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明白,再继续迷失下去耽误的只能是自己的未来。看着曾经高中时的同窗纷纷走在正轨上,在自责与后悔的同时,我强烈地想要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越快越好。于是生活变得充实而忙碌了起来:推掉朋友饭局,断掉女孩联系,早出晚归,一边提高绩点,一边学习托福。似乎自己的前途又见了光亮。

只是在每晚11点钟从教室出来时,我站在颐德楼五楼的阳台上,头脑中的未来依然是迷茫的。我不知道以我的绩点到底能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我不知道选择出国这条路是否真的能让自己重回正轨。午夜的阳台上,眼前的黑暗让我看不清远处的景象,也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3

年2月2日。在长达半年的纠结与迷茫后,我终于与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我发现自己想要出国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我多么向往国外的教育和生活,而是我对考研深深的畏惧。我畏惧它的残酷,畏惧它的孤注一掷,畏惧自己万一失败而没有任何后路。

既然如此,与其说是花几十万出国,倒不如说是花几十万为畏惧买单,为逃避买单。如果我继续带着我惨淡的绩点按部就班地申请去一个惨淡的学校,这不是重回正轨,而是放任自流。

那一刻起,我的未来明朗了不少。我需要直面畏惧,直面风险,为自己过去走的弯路买单。我需要救赎自己,尽管“救赎”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过程的艰险。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填。我不想在20岁的年华就开始逃避和胆怯。更何况,对于自己曾经的遗憾,有机会去弥补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生活中又有多少遗憾根本没有机会去弥补。

考研择校时,3年前被迫放弃名校选择西财的不甘不出所料地重回脑海。带着重回正轨的信念,带着就读名校的执念,一个神圣的名字出现在我脑海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做出考研人大这个决定后,过去半年里心中对于前路的迷茫瞬间全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负重前行的决心。我的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出自己一路颠簸、伤痕累累,最终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越上高台的画面。

只是,当初的那个热血少年,并没有想到这条救赎之路比他所预想的更加艰辛。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wc/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