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每个人都经历过。当疼痛来袭时,也许大多数人对待它的态度都是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到万不得已不吃止痛药。但今天小编要告诉你,做这样的“忍者”很危险,疼痛也分好与坏,有些疼痛千万不能忍。
好坏疼痛,要学会区分对待目前,疼痛被列为除呼吸、体温、脉搏、血压以外的第五大体征。好的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警戒信号,提醒你注意,有些地方不对了,别再做过头的事情了,如阑尾炎、胆囊炎等急腹症,或者各种创伤、错位导致的疼痛都是这样的。
此时,医生也不建议您自己先随便止疼,而是要找出原发问题,原发病治好了就自然不会痛了。但还有一种坏的疼痛来了就不走了,既没法开刀,针灸理疗也都无效,可折磨人了。这种疼痛,就要警惕了。
预防疼痛,给大家推荐两个小方法:
1、防颈肩痛:常做十点十分操
站直挺胸抬头,双手侧平举,像在钟表中时针和分针的9点15分的位置,然后再举到10点10分处,这样一上一下算一次。每天做到次,就会感到颈肩部的肌肉酸胀,对缓解颈肩部不适很有帮助。
2、防腰痛:别长时间一个姿势
很多人上班久坐,或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玩手机、看书。这种状态下,后腰悬空,上半身重量全压到了腰椎,时间久了,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所以久坐人群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坐的时候,加个靠垫,让腰部不要悬空。
术后止痛,要防止出现并发症创伤和外科手术后服用止痛药,更得小心。因为创伤和外科手术会有很多种途径造成炎症和疼痛。年初发表的《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中提到:
1、术后的疼痛会增加氧耗量,导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
2、因疼痛导致的胃肠功能恢复缓慢,机体活动受限,可能会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3、疼痛还会导致焦虑、无助、不满、等负面心理因素,并产生睡眠障碍,影响患者手术后的快速恢复。
如果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从而避免急性疼痛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
医院副院长、院士黎介寿教授表示:建议配合使用多种镇痛药物进行充分的抗炎镇痛,降低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最大效应的多模式镇痛。术后的镇痛也非常关键,控制的好则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经口进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因此,抗炎、镇痛是实现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重要核心。
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多模式镇痛,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以抑制术后大量产生的炎症因子,发挥消炎和镇痛的双重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止疼药的使用,降低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据浙江大医院副院长梁廷波教授介绍,浙医二院积极实践加速康复理念、疼痛规范化管理已有一年有余,目前该理念已在浙二普外科、麻醉科、护理科等多个科室中积极推广应用。从下半年起,已经有约1,余名患者在浙医二院体验到了加速康复外科和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好处。
为了将该理念推广至更多医疗机构、惠及更多患者,我医院学会共同成立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希望通过该委员会开展医学继续教育、理论培训、多学科协作、多中心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我国各地各级别的临床外科医师提供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契机和平台,逐步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领域的普及和标准化。
加速康复外科有利于实现医患双赢;对医生而言,可以实现手术过程平稳,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而言,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以减少身体创伤、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促进器官功能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根据浙二院的数据,以年5月初成功完成的肝脏移植手术为例,患者只在ICU住了一天就转到了普通病房,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吃稀饭、下地行走,第四天已经可以正常进食。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从以前的11天下降到了8天,缩短3天。以往的手术和医药费用需要花30多万,现在能降低约1/3,节省10多万。这些颠覆性的改变正是由于“加速康复外科”和疼痛规范化理念的实施。
相关阅读近日,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发起者,浙江大医院副院长梁廷波教授,以及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全面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以下简称ERAS)是一系列重要的围术期治疗方法的整合,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丹麦提出,其核心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
自年加速康复论坛及疼痛规范管理实践项目的实施以来,ERAS理念已在浙江、安微、江苏、哈尔滨、广东等地区的医疗机构中积极推广应用,年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更好、更快地推动加速康复外科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