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范畴,是由于热毒入侵乳房而产生的一种急性乳房红肿热痛的乳房疾病。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病因1
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见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痛肿。
2
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
感受外邪产妇体虚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也,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三、临床表现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1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2
成脓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
溃后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疼减,寒热减退,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者。在成脓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常可见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
四、雷火灸治疗患侧乳房部及同侧腋下部;
十指冲、阿是穴、足三里。
1、乳房肿胀疼痛处摆放灸盒(根据部位、大小等选择单孔或双孔灸盒及灸盒的数量),温灸20分钟。
2、用雀啄法灸阿是穴、足三里、十指冲,距离皮肤1cm、7次/壮、7壮/穴,每壮之间停歇3秒钟。
每天灸1次,3-7天为一个疗程,如发生全身症状合并,可结合中西医内科治疗。及早灸疗可避免脓肿发生。
灸以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为主。灸患侧乳房部及相关腋下部,能疏通乳房经络气血;重心灸肿胀包块处,能清热解毒;灸十指冲,能通脏腑气血,有助于排毒止痛,灸足三里,能调和脾胃,化生津液,营济肌肉与腠理。
1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