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一大家子照片
后排左5是孙子周惠峰,左7是大儿子周俊芳,最右边站着的孙媳妇赵子云
“奶奶啊奶奶,孙子多想再孝敬您几年,让我再多尽些孝心,而您却走了……祝您一路走好,在天堂的您腰不疼、心脏好、打牌快乐。”刚刚去世的是东台市时堰镇红庄村七组九十岁的周老太,久跪在灵柩前声泪俱下的她的孙子周惠峰。在场的亲朋好友、邻居无不为之动容,都夸周老太是有福之人,前世修了这么好的儿孙。这是2月21日发生在红庄村的真实情景。
年周老太对周俊芳说:“其他子女在城里,以后我就跟定你了”。周俊芳二话不说,随即把老太接回了家。参过军的周俊芳这样对邻居说:“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是老大,我要树立好榜样。我妻子已去世,照顾老母多有不便,但我会克服困难,把老人家照应好,让她安享晚年。”
周俊芳一家把照顾好老太作为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半点也不含糊。周老太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讲究,早饭是红枣粥、小豆粥加肉包、菜包等点心或者是鱼汤小饺;吃完中饭,下午陪邻居打打小牌、散散心,老人爱吃肉、而且顿顿要吃新鲜的,晚上是四菜一汤。周俊芳每天十点半不管生意多忙,都关店回家做饭,保证老太按时吃饭,赶上牌局,有个好心情。六年来,一家人陪她吃的都是烂饭,鱼肚皮上那块剔除大卡的肉肯定剔好夹给老太吃。
照顾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耐心,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能给老人脸色。老太就是家里的天,周俊芳烧火,儿媳妇赵子云炒菜,坐在一旁的老太还不时唠叨两句,他们从不反驳老太,老太咋说他们咋做,变着花样做出让老太满意的既可口又有营养的饭菜。
孙子和孙媳妇上班路途远,三班倒的工作很辛苦,但六年里,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从不睡公司宿舍,再困再累仍坚持每天回家帮忙。只要老太在家,他们上、下班都向老人告辞和问安,无论冬夏,孙媳妇有空就给奶奶洗澡、梳头,陪奶奶聊天,买奶奶喜欢吃的零食,拿药、倒水、端屎、倒马桶、洗衣服等样样照料妥当、冬天每晚给老人洗漱,赵子云从未流露过嫌弃的神色。老人早起打扰到下夜班回来休息的小两口,他们也从不埋怨,对老人永远是一副笑脸,永远轻声轻语。
去年,周老太因年老多病,腰椎疼痛,只能常年卧床,周俊芳一家更是围在老人身边,只要下班回来,赵子云就去陪护老太,服侍周全,赵子云娘家开饭店,她经常从娘家带回可口的饭菜给老人换口味,乐得周老太直夸孙媳妇好,周围邻居也都啧啧称赞孙媳妇赵子云的孝心。
去年春节周老太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疫情期间只准一人陪护,周俊芳一马当先挑起重担,在医院悉心照顾老人7天寸步不离。孙子与医院送烧好的黑鱼汤、排骨汤,让老人滋补身体。出院不久,后来老太又因冠心病和医院,老人遭受病痛的折磨,医院之间奔波着,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她、安慰她,减轻老人的疼痛。奶奶腰疼,周惠峰看了心疼,买来了各种膏药贴,还买了发热的磁化裤给老太穿上。
孝心的接力棒在周俊芳家代代传承。在寄宿学校上学的重孙周畅,只要放假回家就会陪老太,太太长、太太短地叫个不停,老太一喊他的名字,周畅不管在干啥,都会立马跑到老太身边,给老太倒茶、冲热水袋,做力所能及的事。
“红庄人崇德向善,红庄老年人长寿幸福,得益于子孙后代的真情关怀和贴心照顾,周俊芳一家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广大村民学习的榜样,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村民尊老孝亲的教育,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的新红庄。”红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纪桂生动情地说。
此文发表于《东台日报》年3月17日第三版《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