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
吴氏是苏州城里的大户人家,吴湖帆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擅长中国画,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张大千平生只佩服“两个半画家”,第一个就是吴湖帆。
在感情上
爱妻突然身亡,心仪侍女做了续弦
年,时年21岁的吴湖帆与22岁的潘静淑结婚。潘静淑可是位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其伯父潘祖荫是咸丰二年壬子科一甲第三名探花、光绪朝军机大臣。潘静淑本人又娴静文雅,擅长诗词,又善丹青绘事。其作古淡清雅,工整秀润,洗去脂粉,颇得宋元气息。
潘静淑花鸟作品
婚后,夫妇琴瑟和鸣,诗画酬唱,每每有合璧佳作。潘静淑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吴湖帆,而且在事业上也给予极大的帮助,曾配合吴湖帆校订刊印了吴大根《澹人自怡草》、吴大澂《愙斋诗存》等著作,更有意义的是,她与吴湖帆历时数年将所藏的多种金石书画一一为之校订并存档。这样既贤淑又有才的妻子大为吴湖帆所倚重,以后凡遇重要字画,必钤“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印章。
吴湖帆潘静淑洛阳春色手卷
可惜好景不长,年夏天,得了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潘静淑不治身亡,享年48岁。
共同生活了24年的爱妻突然逝去,给吴湖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痛,先后作词十数首,曾以“愿天上神仙似人间,再盟他生,白头如愿”之语,深切怀念妻子,并更名为“倩”,自号“倩庵”;亲自撰写《故妻潘夫人墓状》,还特地向沪上位名家征稿,编成《绿遍池塘草》,以此纪念;又请著名金石家陈巨来先生为潘静淑刻名章10多方,钤在遗物上,以示悼念。不久,自家母亲因为儿媳去世悲伤过度引发沉疴也去世。
潘静淑绘画,吴湖帆题字
吴湖帆精神受到巨大打击,难以自拔。幸好家里有夫人侍女阿宝的体贴安慰,他才从悲痛中慢慢地得以解脱出来。吴湖帆是上海滩上有名的大画家,声誉如日中天,声名远扬。亲朋好友纷纷为他说媒,劝说他早日续弦,均遭到了婉言拒绝。还有当时的名姝佳丽,直接表白追求。然而,吴湖帆就是不为所动。
世人皆不解,孰不知,吴湖帆心中已经有了意中人。她就是潘静淑夫人的侍女阿宝。据苏州文史界前辈叙述,阿宝本姓何,原名宝珍,小名阿宝,光福迂里村人,后为嫁到邻近北庄村顾家。从夫姓,故名顾宝珍。她心灵手巧,尤能绣得一手好“女红”(刺绣),脾气又好,温雅恬静,肌肤亦好,白皙细嫩。因夫妻关系不和,后到上海做佣人(保姆),经人介绍来到吴湖帆家,深得夫人潘静淑的喜欢,成为贴身侍女。长期受到潘静淑的熏陶,阿宝变得更加文静贤淑。或许是阿宝的气质与姿色打动了画家,加上久在身边侍候,由好感而产生情恋,难分难离。
孔小瑜写像、吴湖帆自图其景《三生同梦图》
年,由吴湖帆的二姐吴蕙菁正式向诸亲友宣布将“阿宝”收房为续弦。就这样,时年48岁的吴湖帆与时年26岁的顾宝珍走到了一起。
吴湖帆续弦夫人侍女的消息一传出,上海滩上各种小报纷纷追踪报道,有的故意制造一些不实绯闻,谣传潘静淑早已察觉夫君与阿宝有苟且之事,因而服生鸦片自杀云云。潘氏从起病到亡故仅三天,难免惹人生疑。其真实情况是,潘夫人腹痛三日,误以为妇女病而未立即就医,而后导致穿孔为腹膜炎,不治身亡。
恩爱夫妻,以诗画传递真情
吴湖帆钱塘江大桥
婚后,吴湖帆与阿宝夫妻恩爱,吴湖帆嫌“宝珍”之名太俗,为之改名“抱真”。此名与唐朝一位将军同名,故同乡姚啸秋开起玩笑来,戏谓:“抱真为唐人跋扈军阀,看你如何应会得了。”吴湖帆被他戏得啼笑皆非。翌年,顾抱真生下一子,小名羊官。可惜未满周岁,羊官患急病医治无效而夭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湖帆与顾抱真在上海南京路上金门饭店补办了结婚仪式。沪上新闻媒体报道此事:喜宴吃的是西餐,餐桌按长长马蹄式排列,气派很大。文人雅士群趋相贺,极一时之盛。吴湖帆聘请了两位证婚人,一位是同乡好友、刚担任上海市长的钱大钧(吴县人),另一位是张君谋。嘉宾中还有梅兰芳、周信芳等戏曲界的名流。
吴湖帆山水(四幅)
吴湖帆身为著名画家,却不嫌顾抱真出身贫穷,教她读书写字,后来顾抱真竟能书写一手端正小楷。吴湖帆常书联于绢上,由顾抱真上棚架刺绣,并刺红色丝线引首章“顾绣”和题款。吴湖帆曾代顾抱真填了一首《一点春》词,由顾抱真自己用毛笔小楷抄录:
“避难离乡日,已经十八年。当时未晓寄身处,花满河阳烂漫天。绿遍池塘草,艳称如眼前。瑶琴一曲听天上,料理夫人断续弦。”
她谈吐不俗,举止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虽不能作画吟诗,但处理家务、侍候吴湖帆勤劳而细心周到,真正是个贤内助。为表达对妻子顾抱真之爱,吴湖帆曾于年元旦特地为妻子画了一幅精致小品《国光春霁》,作为新年礼物送给爱妻。
患难夫妻,“文革”双双遭罹难
吴湖帆浙东小景
顾抱真为人大方慷慨,吴湖帆的许多画家“穷朋友”都得到过她的帮助。她常去参加一些不相识的未出名画家的画展,并订购他们的作品,贴上“吴湖帆订购”红条纸,使那些画家受宠若惊。
顾抱真40岁后人逐渐发福,但走路步履轻盈稳重,颇有大家风韵。有趣的是,凡后来家里雇用的保姆,举止动作连走路的姿势,都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太太”,闻之者无不引为笑谈。
吴湖帆云海烟树
年之后,吴湖帆先生从沪上画坛盟主变成了上海画院的一名普通画师。年,次子吴述欧因替他写过检查而划为“右派”分子,后来长子吴孟欧因自甘堕落而伏法,吴湖帆掉进了寂寞、沮丧、痛楚之深渊。年又患上中风,从此体力日亏,顾抱真始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湖帆被打成“反革命”,他的画被诬为“黑画”;更让他心痛的是,家藏书画及文物被席卷一空,被抄物品装满了17辆军用卡车,吴家几代人的毕生心血顿时化为乌有。卡车隆隆开走,吴湖帆终于倒下。
吴湖帆快雪时晴
第二年,吴湖帆再度中风,医院,“造反派”仍不放过他,围着病床前高呼口号批斗。顾抱真因受株连同样遭到批斗,但她十分坚强,关心安慰吴湖帆,宁可自己多受罪,拼命保护丈夫。
年8月11日(一说7月7日),不堪凌辱折磨的吴湖帆,自行拔下插在喉头中的导管,结束了自己75岁的生命。
此后,没有了依靠的顾抱真被扫地出门,经再三恳求后,居住在原居住的一幢房内的灶间旁仅4个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一次在强迫扫街劳动中,顾抱真突发脑溢血,当场昏厥而倒地。医院,因属“牛鬼蛇神”,又交不起医药费,医院不给住院抢救,只得回家卧床。
此后昏迷不醒,滴水不进,每天由吴湖帆的儿媳许厚娟为她揩身,不多日即随吴湖帆而去,终年54岁。
在书画上
吴湖帆山水图卷
吴湖帆出生于书画世家,张大千最佩服的“两个半”画家中,第一个就是吴湖帆。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后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以其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笔下功夫,成为海上画坛的一代宗主。
吴湖帆擅画山水。挥毫时先用一枝大笔,洒水纸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笔蘸着淡墨,略加渲染,一经装裱,观之似云岚出岫延绵,妙绝不可方物。
吴湖帆《云表奇峰》此作是吴湖帆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它首次发表在一九三六年的美术生活。
吴湖帆还有近世画竹第一人之誉,他画竹从宋人双钩入手,又参以赵雍墨竹及恽寿平的没骨法。以淡墨或淡色画竹,其笔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韵味,特别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处,使竹叶有“凤尾梢卷”之势。虽不着色,但仍有缜丽丰润,苍翠华滋的富丽堂皇之感。
吴湖帆一生画过为数不少的荷花。典型的是以没骨法画就的,通幅作品除落款文字外,不见一点墨色,全以色彩点、勾、烘、染而成。墨在吴湖帆的荷花作品中退场,色彩成为真正的主角。没骨荷花,是吴湖帆推陈出新的创制。尤其是荷花的造型,丰腴而娇艳,淋漓地表达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以色当墨,视墨为色,这是画风的创新,更是观念的更新。
除山水花鸟外,吴湖帆还画过原子弹,这已成为画界一桩趣谈。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吴湖帆通过原子弹的纪录片和彩色照片。经过数月的酝酿,在年夏第一个创作完成了《原子弹爆炸》一图。画面上,吴湖帆用娴熟的没骨烘染法描绘了原子弹爆炸时不断翻滚、徐徐上升的烟云巨柱。以传统手法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这不仅对吴湖帆是第一次,而且这幅作品在近现代绘画史上也是极其成功的佳作。
吴湖帆《原子弹放射图》年,我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吴湖帆看了几次记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
书法上,吴湖帆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格,具有个性特色。
年,吴湖帆60岁,小楷手抄的《佞宋词痕》问世,他委托叶恭绰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各一本。不久,毛泽东回赠了诗词手稿影印本。与绘画上的成就相比,吴湖帆的小楷只能算基本功,是抄书写书的手段而已。但在闲来写词之余,将其抄写成卷,竟也成今人望而兴叹的壮举了。自己亲手写完,朋友争相作序,锦上添花,绚烂一时。
吴湖帆《佞宋词痕卷九》原稿
在鉴藏上
作为一代大收藏家,吴湖帆在鉴定方面与钱镜塘合称为“鉴定双璧”,又因眼光准,只看一眼就能鉴定真伪,而被人称为“一只眼”。包括黄公望的《剩山图》、王蒙的《松窗读书图》、倪瓒《秋浦渔村图》、吴镇《渔父图》等作品在内,或经过吴湖帆的鉴定,或被吴湖帆本人收藏过。可以说,在收藏鉴定上,吴湖帆堪称慧眼独具。
吴湖帆《盘庐教化图》手卷
高调题跋欲彰其“文”
吴湖帆十分喜爱为书画题记、题诗,而且常常题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例如裱边、诗塘甚至是画心。可以说,吴湖帆是近现代书画史上题跋最多的人。这一点,倒与清朝的乾隆皇帝有的一拼。
吴湖帆认为,收藏者没有知识,不会题跋,才是书画的灾难。由此观之,我们就会理解吴氏书画题跋如此“高调”的原因,他要显示收藏者的“文”——有修养、有文化,有见解。
吴湖帆拟张僧繇法山水
酷爱纠错铁面无私
纠古人的错:吴湖帆的书画题跋,绝非泛泛而论,或随意为之,精于考证,善于纠错,是吴湖帆书画品题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画禅室小景图》册第一开,董其昌题跋了一段《减字木兰花》词,其中“云淡秋高秋夜月”一句,明显不合原文。吴湖帆在裱边题:云淡秋高’之‘秋’字,应‘天’字之误。原填注于旁,不知何时为伧父贴金涂去,恶极”(图一)。原来,董其昌误将此段题跋上的“天”字写为“秋”,但加了小注予以更正。后来有好事者把这个小注涂掉了,吴湖帆对其严词批判,认为这个人十分可恶。
吴湖帆万峰积雪
纠父亲的错:中国人喜欢“为尊者讳”,遇到长辈的错误,常常是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词。可吴湖帆不仅纠正古人的错,也纠正父亲的错。金俊明《群芳合璧图》册是吴湖帆祖父吴大澂所收,第六开为张适补画梅花。册后有吴湖帆父亲吴讷士考订张适生平,认为张适是嘉兴道士张适,而实际上画史中张适有二,本册中画梅花的是吴人张适。吴湖帆根据记载,纠正了其父的错误。
纠自己的错:吴湖帆还勇于纠正自己的错。如姜实节《山水并诗》册,在看到此册之前,吴氏已经收藏了一本同名之作。看到此册后,他公然承认自己二十年前所收的是摹本,并题在第一开上。可见,吴湖帆对自己的鉴定错误也毫不隐瞒,开诚布公。
学养深厚博览群画
吴湖帆善于纠错与他丰富的藏品和观看经验和深厚的文献、诗文功底有着紧密的关联。吴湖帆自身有着丰富的收藏,他的藏品来源大致有四:
吴湖帆春云烟柳
一、祖父吴大澂遗留:吴大澂官位显赫,而且精通金石、书画以及文物收藏等,为一代金石大家,并留下了宏富的学术著作。他所藏字画多归吴湖帆。
二、外祖父沈树镛所赠:沈树镛也是清代江南著名的收藏家,收藏金石、碑帖、书画甚丰,而且著述也十分宏富。为了纪念外祖父,吴氏特意建立“宝董室”;
三、夫人潘静淑嫁资:潘家祖上历代喜收藏,潘静淑过门时曾以部分藏品为嫁资;
四、购买及交换:吴湖帆自年到上海后非常注意收揽文物,特别是字画。
吴湖帆几乎鉴定过所有重要的古代书画,其中一个重要的机缘则是民国政府委以重任。当时的政府为避兵火,将宫中所有重要文物自年分批南迁寄存上海,年又举迁南京故宫新建库房,到年蒋介石下令将近60万件文物运抵台湾,其中书画有余件。这批当时国内最为重要的书画珍品,吴湖帆在至年间得以数次观摩研究。
吴湖帆楼台烟雨图
年,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邀请赴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吴湖帆受时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马衡之邀,受聘为专门审查委员会委员,在沪审阅故宫所藏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前后持续半年,选出件参展品,年他又两次去到南京的故宫库房,为全美展审查展品。
因此,现今分藏北京、台北的两岸故宫的旧藏书画,大都留下了他的鉴定意见。
在吴湖帆眼中,作为真正的书画鉴定高手,需具备两点:一是画派要正,二是目光不偏。
一代宗师吴湖帆,会书法、善画画,亦擅于鉴藏,既由赤子走向辉煌,亦从巅峰坠落谷底。因此有人评论,他最好的时代应是在民国,以家族基业为本,江南文化为基,广结朋友雅集,传授入门弟子,活在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文人后花园”。
吴湖帆年作快雪时晴
《快雪时晴》是年(庚午)湖帆先生三十七岁所绘,仿唐代画家杨昇之作。杨昇画山水,传张僧繇没骨法,纯用颜色,不施水墨,有《雪霁图》等传世。湖帆先生此图即取意于杨氏雪霁图意,纯用没骨法,写山峦积雪,层林披素,旭日初升,大有“红妆素裹”之美。其法高古,虽绮丽明快而无丝毫俗态,足见先生传统功底之厚。
吴湖帆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年作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吴湖帆翠岫琼林
吴湖帆设色山水
吴湖帆万峰积雪
吴湖帆潇湘雨过
骤雨过后的山林就如同披着一层朦雾,山水灵气淋漓尽致,画中的几行青竹显得格外显眼,溪水边一老者小童似乎在呼吸雨后山林清新的空气,吴式的青绿山水的功底在此画中得到充分展现。
吴湖帆年作密林巨嶂
吴湖帆红树青山图
吴湖帆年作楼台烟雨图
吴湖帆汉室山河图
吴湖帆云表奇峰
吴湖帆巴峡江流
吴湖帆晴麓横云
吴湖帆春山晴霭
吴湖帆霜松叠翠图
吴湖帆山村秋意图年作
吴湖帆江上云林阁图年作
吴湖帆雪景山水年作
吴湖帆海天落照
吴湖帆潇湘雨后
吴湖帆松风涧泉
吴湖帆云山图
吴湖帆高崖浅瀑图
吴湖帆江天览胜图
吴湖帆云表奇峰
吴湖帆霜松叠翠图
吴湖帆山远云深
吴湖帆柳溪垂钓图
吴湖帆柳阴垂钓图
吴湖帆春江渔隐
吴湖帆年作春云烟柳
吴湖帆年作红裳翠佩
吴湖帆没骨荷花
“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荷花,称之为“没骨荷花”。
吴湖帆荷花
吴湖帆水佩风裳图
;
吴湖帆年作红裳翠盖
吴湖帆荷花
吴湖帆荷香
吴湖帆莲塘佳景
吴湖帆松竹画
吴湖帆寒林夕照
吴湖帆年作苍龙孕雾
吴湖帆年作翠华仙姿
吴湖帆年作华阳鹤寿图
吴湖帆、年作松竹石图
吴湖帆双松翘翠图
吴湖帆寒林夕照
吴湖帆年作苍龙孕雾
吴湖帆年作翠华仙姿
吴湖帆年作华阳鹤寿图
吴湖帆、年作松竹石图
吴湖帆双松翘翠图
吴湖帆松泉图
吴湖帆年苍松图
吴湖帆年作凤仪虞廷图
吴湖帆年作竹石图
吴湖帆年作竹石图
吴湖帆竹石图
吴湖帆百花图
吴湖帆驴
吴湖帆亭亭幽香
吴湖帆年作菊石图
吴湖帆乙酉岁朝图
吴湖帆年作樛枝窠石
吴湖帆绿筠乔柯
吴湖帆松树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