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8

NO.91

今年是我在烟台的第五个冬天,今天是我入职的第六个月,第天。

今年工作是一个巧合,这不是我的本心。

正应了一句话。求而不得,往往不求而得。

人大对面就是法院政协,九点多的马路上,我望着依旧灯火通明的万达和不息的车流,由衷地感叹这座城市的不知疲倦。

车流和人流,顺带着无声无息的冷气,似乎寒凉也没有那么可怕,给人一种“凛冬将至”之感,更给人一种在风中逆行的笃定感。

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中形容生活这一弯不知深浅的水,可真是到位。“世上人很多,但每天需要对付的也就是身边那几个人。”

我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对于周遭生活的抱怨,对于命运不公的哀愁。应届生都期望一夜暴富,平均月工资八千加,我也是。

但是面对庸常的现实,我又坦然接受命运给我的礼物。

所以,我还是想回忆狗年的坚持和执着。“吾与君会”成了记录生活的朋友,我没有抛弃它。

从年的十一开始更,到现在零零散散更了九十篇,离开学校之后就没有正经写过文章,也没有投过稿,只会啰里啰嗦地记录日常。两年多的时间跨度很大,这个数量显得微不足道。

现在看过去的文字,略显青涩和幼稚,但我从不嘲笑我写下这些东西时的心情,历历在目。

今年的情绪特别多。

我已经学会了不动声色地控制自己,不轻易崩溃。好像做了这些,就恰好是“合格成年人”的标准。

一月,不用起早贪黑地拿着马扎曲老图背书了,自由地看完积攒起来的书和电影。刚刚结束时也空虚很久。

二月,我本来打算吃三个包子的心情被英语分数出现的一刹那给击垮了,晚上,被家人一遍遍地安慰,起来喝粥,眼泪不由自主地往碗里掉,那种啜泣是失重的,下咽不得,感觉自己委屈极了。

三月,期待很高,我觉得能行。看到带着水印的国家线的时候,英语线真突兀,因为那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那以后,“我觉得”这三个字,我再也不敢用了。

知道挣扎无能为力后,拉着大师兄去芝罘区裸考。

面临毕业,大家都很坎坷,一个人从东门走到了渔人码头,这是我最好的解压方式。

我在图书馆路见不平,和一个非常强势的座霸吵架了,我第一次挑战没有素质的人,没怂,还赢了。

四月,我高一的同桌来药学院面试,骑着ofo到了烟台山,看见了海鸥盘旋,碧海蓝天。

后来,她复试成功,成了我的校友。

我的很多朋友们考教师编也成功了。

只有我很浮躁。

在参加各种考试、寻找适合的工作之前,我总是乐观的。

之后,当我拎着盛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准备出宿舍门的时候,一个电话瞬间改变了计划,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规划。

当我走在选择尝试、不惧怕任何失败的路上,张老师没告诉我问我填的学院毕业生推介表,直愣愣地贴在毕业前最后一次四百家企业招聘会现场。

当很多人同时在给我发现场简历照片的时候,我已经在另一条路上,选择一个未知的方向。

面对身边聪明的人,我总是显得差了很多很多,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我拿我自己当小白鼠,尽情的试验。一切都刚刚开始。

我真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

复习了一周鲁调,和二杨一起考完回学校了。

济南烟台跑了好几遭。

单县的教师编报名记错时间,我妈嘲讽我,“根本就不想回来吧……”嗯,大概是。

三面之后赶着最后一分钟进了烟台回菏泽的卧铺检票口,去菏泽一中省考。坐标聊城的凌晨一点半,无缘无故腿脚发软,二十分钟之内疼到怀疑自己急性阑尾炎。

第二天清早,战哥给我留了半张床,睡了一个小时,认识了一个朋友,一起去了考场。

考完下了大雨,滴滴司机给我临时取消行程,一个人坐着蹦蹦电车回了家,没顾得上安不安全。

晚上十点到村口,妈妈在家门口的路灯下等了我三个小时,村里全是槐花的味道。

五月,和二杨一起准备面试,辣椒炒肉的味道大概是我最难忘的记忆。遇到了一群战友,最后的结果没有对得起我的奔波,免费住了八天的清泉宾馆,收获了一批优秀的朋友。

选调面试,也许是真的命中没有,没有逆袭。

真羡慕那个阶段的我,体重低峰。

爸爸告诉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论文老师颠覆了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对最喜欢的现当代的理解,她似乎推翻了我熟悉的一切,那天我呆在电脑跟前二十二个小时,在Deadline截止前一分钟让她满意。

但答辩会上,她终究是没让我下来台。

南南老师心善,给我辩解。

六月,我们班聚餐,人各天涯,所有的生活都在朋友圈再见。

我们四个在海边围着篝火,吃了最后一顿烧烤,城管看到都没有罚钱。

单枪匹马,接了很多面试通知,收到很多offer。回过头让我惭愧的,是没有以最好的方式拒绝。

一个人西行,去了西安,西宁,兰州。更多的是为了站在那所学校里,亲自告别。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天阴晴不定。

从蓬莱机场回学校的巴士上,所有的感情奔涌而出。

现在想想,那会,我真是个勇士。

所有的期待落地之后,我进入了现在的单位,开始成为一个逗号,开启了陌生但有人情味的生活。

真正离开了一年只需要八百的海景房,搬家的第一天,吃了三包辣条。

以往寡言的爸爸给我打了无数个电话。家人永远是我的铠甲。

七月,冰箱里有了存粮,生活就像期待的样子,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子,一张极大的床,盛得开衣服的大衣橱,打开窗户,看得见南山,听得见鸟鸣。

开始像写论文一样改材料,奋斗不止,修改不息。

七月很热,我们俩从未因为天气影响食欲。

值了第一次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去新华书店看书,一个人在时间静止的时候居安思危,一如既往地告诉自己别被安逸磨削了意志。

八月,发了第一笔工资,在烟台最热的时间段带着妈妈和弟弟体验了一番紫外线。第二次去了养马岛,发现了以前没有遇见的风景。

费劲脑汁地学着写材料,记下值得学习的东西。

对值得的东西和人付出爱。但也把所有的偶然和巧合都当成理所当然。

九月,交了比学校多了很多倍的党费,扣了个人所得税。

我妈思想很正,“你是靠党吃饭的人,理所应当……”家人可真是我一直以来的正能量源泉。

楼下的金桂都开了,整条街都是香味,想起了去年和老杨去千米长廊折桂,带回了考研教室,那时候,整个屋里都是桂香。

我的好朋友们陆陆续续都找到了工作,我的学弟学妹们到了新一轮的奖学金答辩现场。

天气变凉了,心里充满了乐观,对未来茫然,却从未忧郁。

十月,回家了。花了很长的时间坐车,二七塔在黄昏的颜色中若隐若现,车流从没有顾及过行人的感受,不息地远行。

妈妈养了一院子的绿色,从楼上观望,竹子成林、芭蕉齐屋、柿子累累。又见满树黄,一颗颗小果子染遍了整个秋天,摘上一竹筐涩柿子,削皮,晾干,美味的吊柿饼雏形就挂在了窗户上,成为我名字的模样。

进一中校门给弟弟坐班的时候,保安并没有叫停,我大摇大摆地进出自由。但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场秋雨,打湿了天气中的尘埃,也打翻了思念的瓶瓶罐罐。刚刚分别,又是无穷的不舍。幸好,第二天晴天了。

十一月,我无数次经过学校,一瞥,像是遇见一个老朋友。

以前的海看得特别奢侈,当谈及珍惜的时候,早已经变成故人。

我一直在鼓励自己保持激情澎湃,斗志昂扬。也确实羡慕别人的井然有序,又难以企及。

我对自己重新定义,在其位谋其政,永远保持好奇。

账单月支出是曾经一大笔生活费的时候,才发现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

自己养活自己的感受,也可真好。

偶尔从阳光正好的下午开始准备材料,回过神来接受温暖的时候,太阳就已经在灯塔的后面了。

四个人又终于在一起吃了火锅,我们四个在那顿篝火烧烤之后就忙碌自己的事情了。相识他们,可能是我这辈子的福气罢。

一本正经地过滤我们的故事,从大二那个暑假到现在,时间像加了润滑剂一样流得飞快。

那天,少数中三人聚在一起,谈论着自己目前的状态,“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遇到过挑战,从小到大我的集体感真是太强了。认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周围的环境给我上了一课,“讷于言,敏于行”。

嘴甜一点没有一点错,但我从小就嘴笨,被一直嫌弃。

当有一天发现身边的人不动声色就变得那么“大人”,真的很可怕,这个规则没有人故意去打破,处理得当就OK。

希望没有恶意的调节气氛不要被形容成油嘴滑舌和拍须溜马。

保持原来的锋芒,时刻有证明自己能力的自信。

整个十一月,跑了很多地方,干了半年来鲜让人存在感十足的事情。

如果说工作和性格是匹配的,我恰好正中。

在同龄人中找存在感和差距感,这是我定的衡量自己的极高标准了。

我记得坚守自己的岗位,适时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都过滤掉吧。

十二月,熟悉感和陌生感齐头并进。

和姐姐的生活张弛有度,还不忘勤能补拙。

我们习惯了在黑夜中同行,共同经历了港城的初雪,我的第五年,她的第八年。

中旬买了四颗风信子,它们成了我十二月以及年的希望。

科二考完了,遇见各行各业很多有趣的人。

我时常不由自主地写下一句诗,“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山南海北,极其不容易。

人各有志,取舍得当,及时损止,逐渐,都变成了随心所欲又可控的事情。

有天晚上六点多的时候,快递大叔还在加班,我说了“谢谢”。楼道很黑,打开屋外的楼梯灯,他下去的时候,也说“谢谢”。

保安大哥认出我,开门的同时,还热情招手,说了句,“今天一个人啊,下大雪,小心路滑。”

平安夜那天和我的老朋友吃饭,外面尽是些圣诞老人装扮的人。我想买一对鹿角,后来遇见了一家花店,就买了两枝雏菊,插到玻璃瓶中,整个屋内多了一份呼吸的声音。

再经过时,另一家“姐姐的花店”已经开业了。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家有一院子的菊花,后来无心栽种,久而久之,园圃也被糊上了水泥。后来,妈妈在家也植很多,它们孤标傲世,遗世独立。

圣诞节,给家里开视频,妈妈抱怨我翅膀硬了,太独立了。他们在炖肉吃,争抢着,爸爸喝着小酒,听我讲着身边的琐事,帮我分析着人情冷暖。窗外的万家灯火,可真亮啊。

我想在这个城市中留存下来,它包容、温暖。至少,在我经过的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善人。

窗台上老刘留下的花草我给废弃了一半,更新了一半,慢慢变得旺盛起来。

这些花给他照顾好了,可我们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放假前给他发了短信,因为后来才知道,他是给我机会、并想留住我的第一个人。不论前前后后,我都该很感激他。

时不时遇见很多做事谨慎的人,他们兢兢业业,总有地方值得学习。

体验一个过程,受益匪浅,潜移默化,可能会影响一生。

有人给予肯定、支持和鼓励,是今年最温暖的事情了吧。

我不允许我自己的人生被规划的太差。

以前,期末的时候准备考试,我总是自己整理一份独有的提纲和复习要点,来证明自己的时间有所考证,没有被浪费掉。费尽周折之后,发现早就有人替我做了这份工作,并且做得很好,条理清晰。我那种不甘居人下的念头占了上风,但是从世俗上来讲,我又被向复习的一团糟的现实妥协。一不留神瞥见了别人的进度条,不免自乱阵脚。我只有按照流传的资料去背去答题,似乎才可以在考试中得高分。一开始扬言要独立完成的计划终究是夭折了,大家的答案都千篇一律,成绩也大同小异的时候,没有个性,一片死水。那时候,突然就清醒了。

还是自己更了解自己,再也不要被别人左右。

规划和选择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

六个月前,我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继续考还是工作这个问题。

好好读书一点没错。学历带来的不是一纸文凭,是自信,是经历,是成长,也是保护伞。

这两个对我来说,都有利有弊,也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也清楚地知道,后来的时间并不是选择本身的问题,而是以后的态度问题,当然,我也相信我的性格能以一变应万变,适应力很强。

当然,我在和自己较劲。我一直在极力打破“二”这个魔咒,现在看来,并没有南辕北辙。

今年一年是我转变角色的一年,经历过很多黑暗的时刻,被绝望的情绪笼罩过,但是幸好,我及时扭转了可控因素,没有越陷越深。

没有成长太多,对于未来没有什么预知力,却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今年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虽然考研没考上,这一年也是永远的巅峰,再也超越不了,以后也许不会有这么拼命的时候了。这和我一开始着手准备考的时候,院长对我说过的那些感受一样。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可是越向上,车轮就越不快乐,因为车轮看不到路的尽头,不知道哪天才能停下来歇歇。”我想,到了一定的高度,适可而止,我就找到了快乐。

乱乱杂杂,不知所云。

果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是成长最好的老师。

新的一年,每一个灵感乍现的时刻,不要因为是在梦里,不要因为手冷就放弃。现在就记下来,无论是什么。

有问题就解决,不要等到以后再说,我不允许我自己这样想,我也不喜欢别人这样想。不然待到无法找回的时候,懊悔至极也无能为力。

希望我时刻记得保持清醒,善于抓小。

期望我身边的人表里如一是不可能的,但我自己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希望我随时可以停下,也随时开启奔跑。前者不是为了逃避,后者不是为了追赶。而是因为“我想这样”。

做个不轻易为难别人的人,更做个不为难自己的人,依旧拥有知己二三,有幸经历爱与被爱,随时有人迎接我回家,隐隐分享生活中的温柔,这种感觉真好。

我仍然选择做一个可爱的人,这符合我的本质,不是?

整理完这些。

特别想吃奶奶油烹的辣椒油,里面掺上白芝麻,花生米。

特别想吃妈妈烙的羊油饼。爸爸熬的羊肉汤。

都是我思家的味道。

Kingxin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前沿技术
白癜风食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ys/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