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日,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医院外三(普外)科正式建科,医院最年轻的临床学科。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医院精心挑选的骨干,全科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专注技术提升、打造精品质量、强化科室管理”,以副主任医师徐茂奇为代表的青年骨干正带领着这个最年轻的团队以最有激情的发展态势迈向新的高度。
短短不到2个月时间,3面锦旗、1封感谢信,患者给予了外三(普外)团队最大的肯定。
无血手术真滴可以有……创新与传统并举,腔镜微创技术完美融合中医院新成立的外科(普外)科室,面对的业务类别主要是一些常见多发疾病。
如何在这些看似普通的业务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医院特聘的科室顾问,著名外科专家,医院前副院长芮景主任将技术创新放在了学科建设的首位,开展腔镜技术成为了科室打造特色的突破口。
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经腹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TAP)、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镜辅助肠癌、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微创新技术、新方法。
医院的外科,科室的中医特色疗法也是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针对外科感染、急性腹痛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疾病,科室推广纯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地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通过筛选有效药物,研制了不少具有中医特色的院内制剂,并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如十二位蒲公英糖浆治疗急慢性阑尾炎,肠梗阻及其他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复方双金清胆胶囊治疗急慢性胆囊炎;金黄膏治疗外科感染性创面等。
创新技医院的相得益彰,最终获益的是广大患者。
49岁的于女士因胆囊结石来到外三科就诊,经检查,于女士需要接受胆囊切除术,听说有腹腔镜微创方式,于女士选择了腹腔镜下切除胆囊,于女士同时还患卵巢囊肿,她十分希望在这一个手术里将两种疾病都解决了。
最终外三科联合妇科一起为于女士做了腹腔镜手术。4个不到一厘米的小孔帮助于女士解决了两种疾病,真正实现了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芮景主任介绍,腹腔镜外科与传统手术区别只是手术操作方式的改变,而手术原则、手术目的是相同的。
由于腹腔镜的多角度及放大作用,使术野更加开阔清晰,解剖比直视下更清楚,使手术路径更加明确,可减少操作中的盲目,避免了副损伤,术中出血少甚至有时几乎为“无血手术”,术后病人的恢复期明显缩短,大大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是传统手术方法无可比拟的。
“零缺陷”是怎么做到的……“零缺陷”服务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
助力科室发展进步
“安全、质量、服务”
这是外三科提出的科室管理的“三大要求”
科室从制度建设着手,医院相关制度基础上,结合本科室基础情况,制定出科室《“零缺陷”服务管理制度》、《手术讨论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对病床主管医生、住院医生、值班医生的要求,同时对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出院后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病人出院后,病床主管医生应在1-2周内与其联系,询问其出院后病情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其它情况发生。如有需要应主动安排病人来院门诊随访,并与病人建立经常联系,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仅看这一条,我们就不得不对外三科团队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竖起大拇指。
科室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日常服务、沟通上,更体现在对技术的提高要求上。科室顾问芮景主任表示: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是一门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不学习,可能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因此,尽管科室业务繁忙,但是专业学习仍然作为重中之重被提到首位。每名医生都被要求一个月进行一次主题讲课,讲课内容要求紧贴专业、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和前沿性。科室经常组织集体外出听课、学习,参与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学习回院还会组织内部分享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科室的年轻人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好学、奋进的状态,也促进科室整天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团队建设也是科室管理的一项着力点。科室将目前的7名医生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集体管理本组病人,管理成效与本小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外科本身是不能够靠医师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外科必须要依靠一个团队,包括如何交班,如何相互检测,如何提出质疑,科室团队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专家简介芮景:知名外科学教授、普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担任安徽医学、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等学术杂志常务编委、编委,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十多项。
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专著3部,在学术专业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根治白癜风的方法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