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完新冠疫苗会有副作用保护期只有年一针

最近几天,广州、深圳突现本地病例,相信大家对接种疫苗的意愿更强烈了,就在这两天,社区接种人数明显多了不少。目前这几个本地案例,由于岗位性质,他们是第一批接种人群,但仍是感染了。同时大家也有一个疑问: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疫苗有效率是79.34%。这意味着,打疫苗的人比没打疫苗的人减少了79.34%的发病。至于流传的“只管半年有效”的说法,专家表示,这是断章取义。新冠疫苗研发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大概是6个月以上,不代表免疫时间就只有这么长,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保护的指标。因此“新冠疫苗只保护半年”,是对疫苗保护力的误读。关于疫苗的免疫持久性研究仍在持续观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将会随时更新,具体有多久的保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广疫苗接种,在这里可以普及两个概念。

第一,保护效果是对疫苗接种的个体产生的保护效果。这个保护效果,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考核的就是对个体的保护,每个个体接种疫苗以后产生的抗体都能对自己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保护效果是在人群当中,当接种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形成对群体的保护,所以我们把这个叫做群体免疫概念。所以去年英国当时说的群体免疫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群体免疫对不同的传染病所需要的接种率的临界值是不一样的,传染性越强,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传染病越弱,需要的接种率就比较低,像新冠,它需要达到人群的70%~80%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

如果免疫接种率达到10%、20%、30%,甚至40%,只能起到个体的保护,不能产生群体免疫,当有传染源传入时还会发生流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拼,大力的推疫苗接种,要赶在秋冬季下一个流行高峰来临前实现群体免疫接种率需要的覆盖率

随着1针的新冠疫苗开打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新冠病毒疫苗1针、2针、3针有啥区别?我国现在一共五款新冠疫苗,分三大类: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针是灭活,三针是重组,原理不一样,另外还有个一针的。0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需要打两针,技术成熟,储运较容易,但生产环境要求高,产能易受损。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通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其主要特点是疫苗的组成与天然病毒的结构相似,免疫反应也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疫苗相对稳定,可以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两到三年,并且运输方便。采取两次注射用于免疫。02

重组蛋白疫苗(CHO)

重组蛋白疫苗需要打三针,生产不需要完整病毒,安全可靠,易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三针新冠疫苗是智飞龙科马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该疫苗使用DNA重组技术。接种疫苗后,大多数受试者没有不良反应,极少数受试者仅有轻度或中度轻度不良反应,主要是接种部位的疼痛,红晕或硬结等。不良反应基本上可以在1到3天内治愈。03

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打一针,免疫原性接近天然,产量高成本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有什么不同?但无论是哪种疫苗,它们的效果和适用人群都是一样的,并且在上市之前,都是经过药监部门审查批准的,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做支撑的,可以放心接种。对于疫苗接种,大家都非常关心,新冠疫苗副作用及后遗症具体有哪些?1.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2)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2.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异常反应(1)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2)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3)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3.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接种不良反应由于接种相关疫苗的人群中,包含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这类人群在接种疫苗之后,可能存在偶合反应。对于新冠疫苗副作用,检验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最后,通过对接种新冠疫苗的患者的追踪回访,大多数患者接种该疫苗之后,身体没有出现不良症状。据了解,这10种情况不能打新冠疫苗,一定要注意!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18岁以下人群目前已有的新冠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对疫苗成分过敏人群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疫苗严重过敏人群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癫痫人群患有未控制的癫痫不适宜接种新冠疫苗。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人群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改变目前情况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改变,常见有诱发精神恍惚出现的情况,病情反复发生容易诱发多种神经症状出现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正在发热人群发热在生活起居中,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症状,在医药学上被称作发烧。人体感冒发热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患急性疾病人群急性病指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很快、症状较重的疾病,例如霍乱、急性阑尾炎等,这类人群人体非常虚弱,不能接种。

严重慢性病患者人群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严重慢性病患者也是不适宜打新冠疫苗的。

妊娠期妇女妊娠期是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属生理学名词,亦称怀孕期。妊娠期妇女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也更加不能打新冠疫苗的。注意:接种结束后一定要留观30分钟。因为绝大部分的过敏反应会在接种后15分钟内发生。万一真的发生了相对比较严重的过敏不适,接种点都可以及时给予救治,避免发生一些其他的意外。很多接种完疫苗的朋友都说,接种的手臂会酸痛一两天、或者嗜睡、腹泻等等症状,这里总结了一些在接种疫苗前后的一些饮食生活注意,这些准备也许能帮助大家减少不适,争取更好的免疫效果。注意事项

打疫苗前后几天宜早睡,避免熬夜。疫苗接种之后睡眠不足会显著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接种后两三天内,可以暂时停止剧烈运动,但保持有氧运动。休息充足、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过两天再恢复高强度运动。好好吃三餐饭。通过疫苗激发免疫反应,产生足够的抗体,需要多种营养素配合。其中蛋白质最为重要,抗体本身就是用蛋白质制造的,细胞因子、补体等也是蛋白质。另外像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则起到辅助作用。总的来说好好吃饭,均衡营养很重要。接种后的两三天不要吃海鲜和其它有过敏风险的食物。以免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过敏反应。限制可能升高炎症反应的食物,像煎炸熏烤食物、加工红肉、过量甜食等,在接种后的三四天内最好不要吃。接种新冠疫苗后,不建议过量饮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发布会上说,虽然没有看到接种疫苗之后,饮酒会影响到疫苗效果,但是过量饮酒确实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接种疫苗前后要保持一个平稳的生活状态。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yy/7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