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结肠梗阻,尽早鉴别积极干预是关

点击标题下「蓝色   病因

  1.癌性梗阻:为结肠梗阻的首要原因。

  2.结肠扭转:为第二位常见的病因,可发生在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但以乙状结肠最常见。

  3.结肠血吸虫病: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肉芽肿或伴发结肠癌仍时有所见。

  4.急性假性结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Fariano认为本病与骶部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Matsui报道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此病,且在显微镜下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神经细胞有退行性变。

  5.盆腔术后粘连致结肠梗阻。

  本病特点是:①多发生在中年妇女盆腔手术后;②有间歇性腹胀,慢性腹痛及便秘;③钡灌肠无特殊病变;④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呈角,亦有狭窄,阻止结肠镜进入。

  6.结肠外肿瘤压迫或侵犯所致梗阻:如胰腺癌或胃癌侵及横结肠而引起梗阻;女性盆腔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压迫乙状结肠引起梗阻并不少见。

  7.胆石梗阻:占所有肠梗阻1%~3%,术前确诊率仅15%左右。

  发病机制

  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关闭,肠内容物只能进不能出,形成闭袢型肠梗阻,由于结肠血供不如小肠丰富,加之壁薄,即使是单纯性梗阻也容易发生局部坏死和穿孔。结肠内细菌含量高,梗阻后细菌繁殖加快,易招致全身感染,甚至产生中毒性休克。

  癌性梗阻的严重性取决于肿瘤侵犯的程度,肠腔不完全梗阻时,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改变并不严重,完全梗阻时则有严重的肠胀气,过度的肠膨胀使肠壁变薄,血供减少,因此极易坏死穿孔。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可帮助了解是否为绞窄性梗阻和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3.结肠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发现肿瘤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诊断

  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小肠梗阻基本相似,临床表现具有下列特点:

  1.所有患者都有腹痛,右半结肠梗阻多位于右上腹,左半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但不如肠扭转、肠套叠那样剧烈。

  2.恶心、呕吐出现较晚,甚至缺如。后期呕吐物呈黄色粪样内容物,有恶臭味。

  3.腹胀较小肠梗阻明显,两侧腹部突出,有时呈马蹄形。

  4.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但大部分患者梗阻早期仍可有少量气体排出。

  5.体检见腹胀明显,可显马蹄形,叩诊呈鼓音,听诊可闻气过水声。

  6.X线平片检查可见结肠明显积液、积气、并有液平面。

  治疗

  1.外科治疗

  在排除假性肠梗阻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手术探查。

  2.内科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胃肠减压、抗感染及促进肛管排气等。如果排除机械性梗阻,应按照动力性肠梗阻治疗。

  预防

  中老年人定期进行结直肠肿瘤的筛查,早期发现肿瘤病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癌性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原医院)

医院胃肠外科二区

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共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医生共8名,护士18名;

邓建中,胃肠外科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学历,从事外科工作20多年。医院等进修学习,对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及小儿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的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每年完成各种大小手术约多例,擅长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股沟疝、腹部外伤、胃癌、结直肠癌等。(邓主任电话)

苏晓文,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胃肠外科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任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学分会委员(第一届)。从事胃肠外科工作18年。曾到医院、南京医院、医院、医院,哈医院等医院学习,对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及小儿外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中国普外科杂志》,《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医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胃肠外科疾病及减重代谢外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减重代谢术、消化道疾病(比如: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消化道肿瘤)和小儿普外科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脐部膨出、肠外露,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先天性肛门闭锁,小儿腹股沟疝,小儿胃肠炎等)。手术方面: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袖状胃切除手术(LSG)、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治疗胃癌、结直肠癌、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股沟疝、腹部外伤等。

(苏晓文副主任)

科室

(部分文摘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yy/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