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病自己治
——“自己”系列之四十二
今年6月16日,一位退休多年的老领导打上海回来,我陪他去我的家乡六十五团八连去看盛开的薰衣草。拍照时还挺好的,接近中午的时候,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上吐但不下泻,这个疼痛当属不可抗力,连队小兄弟准备的土鸡是一口也吃不下,只有请老领导代劳了。随后在回伊宁市的路上我把老领导交给了另一位朋友,医院了。我除了二十多年前做过一次急性阑尾炎手术,肚子从来没有给我找过麻烦。莫非是对八连的感情还不够深?家乡对我的惩戒?莫非是年近花甲,为我服务了大半辈子的身体各器官多少都有了些毛病,这会儿开始显现了?
医院,挂了急诊,值班医生照例是一番询问,然后让我去做彩超、胸透。医生看了片子,说还得做CT,看看胰腺有没有什么问题。医生又看片,说胰腺没有问题。至于胆囊炎、脂肪肝什么的,都是老毛病。我终于松了口气,折腾了半天,肚子也不疼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不是拿人民币开玩笑吗?差不多花了元,一片药没吃,一管针未打,医院做贡献了。
想想当时在家乡薰衣草地里的情形,还是有点害怕。万一是得了胰腺炎呢?我见过周围朋友得胰腺炎的样子及后果,这玩意挺厉害的。花点钱检查,排除了胰腺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值。
久病成良医。肚子疼了这么一回,学了不少医学知识。七十七团政委陈历湘是位“老运动员”,他告诉我急性肠炎的特征是下泻,急性胃炎的特征是上吐,急性肠胃炎的特征当然就是上吐下泻。得了不要紧,挂几天吊针就好了,吃几片阿司匹林什么的也管用。
说到阿司匹林,我一点也不陌生,陌生的是什么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等一大堆文字游戏。小时候在八连,母亲是连队的医生,小小的医务室里最好的药大概就是阿司匹林,“头疼感冒,阿司匹林两包”,连队的大人小孩都知道。还有甘草片,复方的,也是好药,我们那时候还挖过甘草卖钱。病里面“炎”多,肠炎、胃炎、肠胃炎的,小孩一发烧就容易得肺炎。药里面“素”多,四环素、链霉素、土霉素、青霉素的。四环素好像不大值钱,小孩一有病就喂四环素,整的我们都是一口四环素牙,一开口说话就是两排黄牙,不知道的人大概以为我们是抽莫合烟抽的,可是女孩子也是一口黄牙哇。四环素如今好像销声匿迹了,名声太不好了。还有果丹皮,把牙齿吃得黑黑的,也不是什么好玩意,而且也不是药,治不了病。能治病的好药名字后面都带“林”,譬如阿司匹林,譬如青霉素,从前叫盘尼西林,最早都是进口药,药价贵老鼻子了。
作为医生的儿子,我这回惊慌失措实在是有点丢人。有多大的事?单位每年都组织体检,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认识。二十多年前急性阑尾炎发作,根据发病的部位,我第一时间就猜到了,医院一检查,果然是,一刀下去,刀到疼除。几十年来,就住过这么一回院,我得尽可能保持自己的良好记录。母亲给我留下了许多医书,从《赤脚医生手册》到《内科手册》、《外科手册》,以前没有时间,如今退休了,我得用心看看,即可以造福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也是对母亲的最好纪念。母亲一直希望我学医,现在才知道,老人家是多么深谋远虑。
我还买了套《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好好钻研,吃深吃透。赖洪波老师多年从事伊犁史地研究,学问博大精深,我脱了鞋也撵不上。这会儿才明白,因为他是学医出身,当年大名鼎鼎的马海德医生来伊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赖老师陪同的。能把内心世界搞清楚,外部世界自然也不在话下。优秀的文学家好像都是学医出身,鲁迅生生、郭沫若先生就不必说了,出生在我们伊宁市巴彦岱镇的毕淑敏老师当年也是一名医生。医生、作家都是治病的,都是同道,同行。
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生理的,心理的。生理上的疾病会带来心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疾病同样也会带来生理上的疾病。医疗原理和文学艺术原理都是相通的。伟大的医生一定是伟大的作家,治愈的病例就是医生最好的作品。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医生,他们的作品使多少患者身心愉悦,延年益寿。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就有不少文学艺术家,陈永新、邓若玲、刘晓娟、高晨、项阳等等都是,这大概也是该院的医术医德医风享誉伊犁河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患者说,每天欣赏病房走廊里医生护士们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心情就好了许多。
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治愈自己心理的疾病。当然也可以自己先诊断,治疗自己生理的疾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门诊医生,先自己来把第一道关,治不了了,再去找专职医生,医院。
最好的药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也是自己。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
蒋晓华,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著有散文集《在惠远脚下》等。
丝路听雪编委
顾问:熊红久赵光鸣孤岛赵英秦一
主编:心悦
副主编:白梅
编辑:西北望隆回四海纵横
主播:温晓萍王丽楠贾安合马踏飞燕
周静墨志李新泉轻言细语、杨佳妮
丝路听雪投稿须知
1、本平台只刊原创作品,题材不限(诗词、散文、小说、篆刻、字画等)。现代诗歌3首以上,古诗词5首以上。散文千字左右,不限篇数。来稿请附字以内个人简介及本人高清照片3张。
2、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