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作为一名医生,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突发急性阑尾炎,性命危在旦夕。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年4月30日,他在南极的科考基地里为自己做了外科手术,切开了自己的肚子,割掉了发炎的阑尾。手术中,他担任了主刀医生、麻醉师和病人三个角色。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一会儿用手术刀左拉右割,一会用小镜子观察体内的情况,场面十分惊心动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罗科索夫出生于苏联,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在年的苏德战争中不幸牺牲。罗科索夫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到医学院攻读他热爱的医疗专业。年,他从医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也许是因为有过当兵的经历,他当医生工作还不到一年,就被选中成为了南极科考队的医疗保障人员。南极曾经检测到零下89.2摄氏度的最低气温,并且那里还常年刮着大风,可以说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不过年轻罗科索夫丝毫没有畏惧,他欣然登上了开往南京的破冰船,前往万里之外的南极。但他并不知道,这会是一场让他刻骨铭心的旅行。
船在海上航行一个月之后,于年10月5日到达了南极大陆。罗科索夫的工作非常轻松,只需要负责队员们的健康。到了年的四月底,科考站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罗科索夫只需要等待冬天结束,温度回升之后就可以登船回家了。也就在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罗科索夫突然感到右髂骨开始剧烈的疼痛,很快他又发起了低烧,开始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剧烈的反弹让他明白自己患上了急性阑尾炎。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之下,他根本没办法立即回国接受治疗,而整个科考站中又只有他一个医生。
这样的困境让罗科索夫别无选择,他意识到如果再这样拖下去,会彻底的让胃部坏死穿孔,引发腹腔的感染,自己可能真的要魂归南极了。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给自己做手术。年的4月30日晚上,他将自己的队友叫到了房间里,让他们帮忙将房间里的东西都搬出去,只留下他的床。两张桌子和一盏灯,这就是他给自己布置的临时手术室。他留下了三位无证上岗的队友进行协助,他告诉他们如何注射药物,如何进行急救等注意事项。他让一个人举着镜子,以便他术中观察,还有一个人能为他递手术的器具。
罗科索夫斜躺在床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拿起了麻醉针给自己的肚皮进行局部的麻醉,以缓解切开皮肤时的疼痛。他拿着刀在自己的腹部切开了一个十多厘米的切口,而后手术正式开始了。罗科索夫想依靠镜子看清那根阑尾,由于过度紧张和麻药的作用,使得他头晕目眩。四十分钟之后失血和麻醉让他变得虚弱和眩晕,他只好每隔五分钟休息一下。而且由于镜子的镜像原理,他发现根本观察不到阑尾,于是他只能凭借自己的手感去摸索阑尾的位置。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抓到了那个命运的阑尾。当他取出阑尾并清除掉的时候,发现阑尾已经开始发黑,如果再晚的话可能就要穿孔了。手术开始一小时45分钟之后,罗科索夫将自己的创口缝合好,完美的完成了手术。而那三个客串的护士此时已经吓得面无血色。
罗科索夫的病情迅速好转康复,并在数周之后完全康复,而他自行手术切除阑尾的壮举也传回了国内。这位年仅27岁的医生竟然在冰天雪地里给自己做手术,这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人们都把他当作是勇敢的英雄。罗科索夫回国之后,记者采访和研究机构蜂拥而至,但是他本人始终不愿谈起这个事情,也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就好像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样。回国后的第二天,医院上班。直到第二年,罗科索夫终于接受了政府的表彰,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手术中用到的医疗器械被圣彼得堡博物馆收藏至今。年,罗科索夫在家中因肺癌逝世,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