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下一期下一季的幻乐之城才最好看

如果阅读不方便,不妨听语音吧

1号播音员:李秀文

1号按

如果看过首期《幻乐之城》后,说“这是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尽管只有首期,但却已经具有了某种爆款的潜质”,我们是完全赞同的。但如果说“《幻乐之城》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综艺节目了”或“《幻乐之城》尽管只播出了一期,但却无懈可击”,我们并不同意。

《幻乐之城》好看

在我安静的沉思这篇文章框架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经常会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意向打扰:一个男子炎炎夏日下,大口大口的喝着冰可乐。

打扰我的这个意向还充满着细节画面感。有上下耸动的喉结,大口吞咽的声音,滴答的汗水和白色的T恤……其实《幻乐之城》的模式框架设计中,是有一整套吸引注意力的方案的;八分钟一小节的表演单元、多样性的人物特质、复杂蒙太奇的运用、一镜到底的新鲜手法、音乐电影的title……我也确实被节目深切的吸引着。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会频繁的被这样一个奇怪的意向干扰?——对此,我是困惑的。

如果抛开“我家空调确实坏了”这件事,我想这个意向指向的确实是非常正面的感受:《幻乐之城》是一个看过之后会觉得“爽”的节目。

有评论说“《幻乐之城》彻底颠覆了《声临其境》和《演员的诞生》节目感受”,不准确,但方向基本是对的。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这是湖南卫视集《歌手》和《声临其境》成功经验大成之后的作品”。

《歌手》和《声临其境》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其实就两句话:1、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2、当今电视,只有呈现“难得一见”并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才能产生优质吸引力——《幻乐之城》如果让观者感觉到精彩,正是因为对这两点经验滴水不漏的继承,并合理加入了新的框架元素:“极致”和“束缚”。

《幻乐之城》的核心内容区域“四个一镜到底的八分钟”,这句话就排除掉了很多“不专业”的可能性。试想,如果任何一个参与表演的人,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或镜头经验,没有充分的音乐经验,演出糅杂了演唱、选曲、换景、切镜头、剧本、表演状态切换、直播心态调整,哪怕记错了一个点……这八分钟都很容易分分钟就垮成一捧沙子。前后台每个人“都必须足够专业”是这八分钟能够成立的前提——这几乎是一个“当下国内综艺节目中,前所未有的高选择标准”了。回想,任素汐的一个搭配演员早起身了半秒钟(或镜头晚切了半秒钟)就险些毁了本场最精彩的一场表演——《幻乐之城》节目组几乎是把自己置身于头发丝上雕花。

节目的播出效果应该足够给爆肝的导演组安慰。极致的专业人群合力做一件事,呈现出的舞台产生了类似于“黑洞”的效果——舞台表演者的能量不断向自我情感最深处坍塌,直扎内心;大部分的表演者在重压之下,都深刻的回溯到了自我初心,用内心在舞台表演。这种剧烈向深处回缩的能量,让舞台气场显得质感十足,并对屏幕前的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内容、故事的完整度和舞台感染力几乎都很max……事后有王菲的拥趸者在网上留言“难怪王菲会选择这个节目作为综艺首秀”——这一点,对于粉丝来说已经算非常高的评价。

另外在这里要提及一点,作为“定调子”的首期《幻乐之城》,节目上选择了四个故事、两个方向:黄晓明、任素汐和易烊千玺的故事“见自己”,雷佳的故事“见众生”——这种选择其实颇有意味,这一点我们下文提及。

从一个大众综艺的方向来看,《幻乐之城》也并不是一堂沉闷的专业课。话题向有“天后王菲的综艺首秀”;专业程度不用说“任素汐忆童年,黄晓明流泪”等多个点一抓一把,更难得的是节目组将综艺趣味性在这样一个明确的专业节目中糅合的很好,“王菲老师我是您女儿的粉丝”、“易烊千玺的演技”等一众话题迅速上了热搜。搭配何炅、黄渤之间的高情商切磋,节目的可看性非常高。

《幻乐之城》首播成绩虽然未能“破1”,但在欢网、酷云实时收视率全国第一,并成功摘下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一。节目全国网收视率0.88,份额3.54%,CSM城域收视率0.93,份额3.83%,双域均位居同时段省级第一,在4-23岁观众中份额近7%,34-43岁观众中份额近6%,更成为当晚社交媒体话题指数霸榜赢家……除此之外,后续的《幻乐之城》还有一份充满着诱惑力的嘉宾名单:

所以无论是从数字还是内容的各项指标上来看,《幻乐之城》尽管只有首期,但只要后边别玩脱手,几乎现在就可以说上一句“在国内综艺中,这应该是一个优质的综艺节目”了。但如果有人说“《幻乐之城》是一个完美的综艺节目”,这目前肯定是无法让人认同的,甚至“现在已经是《幻乐之城》最好的状态了”这句话,也大有值得商榷的空间。

《幻乐之城》也有问题

有人将《幻乐之城》的核心看点总结成了四点:

1.艺人打破既有设定,完成自我挑战;

2.突破艺术领域的能力盲区;

3.践行自身创意的舞台呈现;

4.引领质感视听的艺术新番。

这四句话在业者看来,或许更像是摘抄自“给客户看的PPT”,并不足够精准。

《幻乐之城》的核心看点其实只在于一个:“极致的专业”和“束缚的挑战”并存下,带来的“新鲜舞台”。如果再凝练一下,这个“新鲜的舞台”,就是《幻乐之城》的核心看点。再重新拆分“新鲜舞台”这个核心看点,又可以分化为:新题材(音乐电影)、新手法(一镜到底)、新形式(眼换缭乱的实景搭建)和新嘉宾(如任素汐)——创造一个“新鲜舞台”的研发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对于综艺的研发者来说,找到一个蓝海区域很容易站上“巨人的肩膀”——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带爆款气质”。

湖南卫视在“新”这件事上一直有昂扬的斗志和硕大的红利。从《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时代开创“引进模式并本土化”之先河;自我研发的《声临其境》等一系列爆款,切中的正是“适合综艺表达的新鲜领域”。《幻乐之城》则选择了“音乐电影”这个综艺新领域——之所以说它是“集成功经验之成”,也有因为扣住了“新”的因素。

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矛盾的二重性,“新舞台”模式研发思路或许能够自带爆款气质,但“新内容”也往往意味着“会产生新问题”。这些前所未见、伴随着新题材天然而生的新问题处理不好,“新锐的尝试”很容易变成“激进的变革”或者“异想天开”,并最后在观众的一脑袋问号中,灰溜溜的泯于时间,一地鸡毛。

《幻乐之城》的“新鲜舞台”也同样带来了很多“新鲜问题”。从首期节目来看,目前这些问题节目组有的处理的很好,有的处理的潦草,有的甚至干脆完全没有涉及。我们先从处理的较好问题开始说起。

1、《幻乐之城》处理好了新题材带来的“内容感染力问题”

根据首期《幻乐之城》内容,如果有人把它描述成“让观众每期看四个微电影的综艺节目”,你很难说他说错了,但估计导演组会不太乐意。因为这么描述节目显得非常乏味,让人难以提起观看的兴趣。

为什么这么描述没错但显得无趣?在传播学中有一个“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会发生损耗或扭曲”的概念,中文化的表述就是“三人成虎”或“你来比划我来猜”。在五六年前,当人们还在疑惑“为什么电视大屏的吸引力在降低,手机小屏的吸引力却在提高”的时代,谷歌曾经给出过一份研究报告来解答这个问题。其中有一项研究结论为“媒介亲近感”: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亲近感强的媒介作为常用媒介;决定该媒介是否“更亲近”,媒介离人的“距离”(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和“是否在转述其他媒介的信息”至关重要。

《幻乐之城》的整个模式方案的“底”,落在了“音乐电影”上,所以节目的制作手法就有大量来自电影的高蒙太奇化的镜头语言,甚至节目中最为人称道的舞美布置都能让人产生:恍若来自电影《盗梦空间》风格启发的似曾相识感。说到底,电影美学元素对《幻乐之城》至关重要。

但这个创意中,节目内容平白叙述就会变成“通过电视屏幕转述电影荧幕内容”——隔着两块屏幕看内容,观众所感知到的真人秀的“真”、live演出感染力和艺术张力都可能会被削弱,节目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这几乎是这个模式创意中,来自基因的天然桎梏。

节目组处理这个基因问题的方案非常优秀。在首期节目中,节目组选用了很多“真实的毛边”加入到正片内容中。包括:真人秀传统纪录片式的跟拍、任素汐段落的瑕疵、易烊千玺的不安、各自导演的痛苦纠结、王菲气场对导演的“压迫”……这些并不高大上的真实内容一方面告诉观众“电影屏幕中内容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也说服了观众“参与进整个电影的生产过程中”,让“转述电影屏幕”变成了“共同生产电影”。非常好的避免了“转述”带来的感染力损耗,甚至反而为节目增色。

节目组处理这个来自模式基因带来的问题的方案,效果非常棒。当有些问题,目前来看节目组的处理方案是含混甚至是忽略的。

2、主要“见自己”还是“见众生”?《幻乐之城》处理方案不明朗

上文我们曾经提到,首期《幻乐之城》上选择了四个故事、两个方向:黄晓明、任素汐和易烊千玺的故事“见自己”,雷佳的“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l/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