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通过观察图一我们可以观察到,阑尾直径没有明显增粗,管壁没有水肿,是正常的阑尾声像图表现。而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根据其起病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关于小儿常见的阑尾炎,一般为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腹症,病情变化快,尤其对低龄小儿,病史采集较年长儿更困难。近年来高频探头的应用,对小儿阑尾炎可观察到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其它实验室指标,为临床提供无创,便捷,快速的诊断依据。阑尾位置大多位于右髂窝三角区,末端指向内三角,其次位于盲肠内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盲肠外下位,甚至位于右肾下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略增粗,外径超过0.6cm,管壁回声增高,内部回声稍低并不均匀,但层次清晰,纵切呈管状结构,横切呈“同心圆征”;急性阑尾炎伴粪石梗阻时,阑尾管腔增大,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伴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化脓性阑尾炎直径0.7cm,壁增厚约0.3cm,0.5cm,声像图呈多形性,大多为长条形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腔内见高、低不均的光点,透声差,大多数层次模糊,因渗出与周围粘连,似有浆膜层中断现象,黏膜层大部分中断(见图2)。图2而有的小部分能分清黏膜各层,内部回声高低不均,右髂窝三角大多伴有液性暗区。当阑尾局部形成脓肿时,以低回声包块为主,阑尾轮廓隐约可辨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高低不均,如脓肿液化好则内部呈无回声区。如阑尾脓肿位置低易误诊为右附件炎症包块。所以,在检查阑尾时先用低频超声发现病灶后再运用高频超声观察细微结构,并采用逐级加压法,能明显提高肿大阑尾的显示率。临床超声影像检查也并非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唯一判断标准。利用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时候,可能会受到患儿的发病时间以及阑尾的具体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诊断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为此,临床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的时候,不能单纯依靠超声诊断。而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根据病史、体征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关于儿科诊断阑尾炎的技术总结:①首先我们要运用腹部探头纵切、横切右下腹部,用力由轻到重,以推开肠气的干扰;②如果有压痛点,换探头,调高频率,一般频率7-12M,用铲草皮式的方法做纵切,横切,重点观察病人有压痛的地方;③观察阑尾大小、形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阑尾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等内容。※指导老师:陈贵源医生;审稿老师:伯乐教授◆◆◆◆◆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经典医课请扫码查看,更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