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心主血,养血必先养心毓方妇科第

序言

“呕心沥血”、“多年的心血白费了”,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这些词汇?

在形容一件事不容易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把“心血”作为艰苦筹谋的象征,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学认为血的生成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是在五脏六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非一脏一腑能为之,人的身体就好比一家公司,从想要运作起来必须要各个部门之间团队协作,而人体中的主导部门,就是心脏。

中医认为,心为人体五脏的君主之官,为生命活动的根本,一主神明,二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脏对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想要把人体这一架精密的机器的运行原理搞明白,首要是了解它的中枢部门——心。

心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活动的?

为何说心主血脉?

所谓的“神明”对于我们的思想活动,

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当心的气血不足时,又会诱发哪些疾病?

关于心脏和气血的关系,今天通过三分钟的课程,许院长一一为大家解答!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解锁女性健康,收获生命教育

点击下方视频,学习中医知识

心主血

养血必先养心

通过今天的课程了心脏对于气血和神志的主要作用,在临床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心气血亏虚的患者。

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失眠的女性朋友,经常是精神恍惚,神思不定、糊里糊涂的,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睡着了也总是做梦,睡一会儿满身汗;

平时显得没精神,稍微一运动就感到心慌,稍微有点响声就会被吓一跳。就像我们常说的:“这点小胆儿,一惊一乍的。”

其实,这还真不是胆小,而是心气虚,像是这类的失眠,主要的病因就是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导致的。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神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

如果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势必会出现精神恍惚、思想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噩梦纷纭等心神虚弱的表现。

同样,心气不足,就会运血无力,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自汗等心动失常的症状。

尤其是气温炎热的季节,现在虽然已经立秋,但是秋老虎的威力不减,再加上秋天的燥,很多次朋友都会出现心火旺盛的情况,心火旺盛,心肾不交,人体的营卫能力下降,免疫力也就跟着变弱了。

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现在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肝气郁结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通病,夏秋燥火横行,也让人火气大,动不动就怒火中烧。

因为发火生气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飙升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事关生死,心脏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

而在心脏诸症中,心血亏虚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个姓王的姐妹,34岁,经常心悸,大概持续了一年多。

最近心跳的更厉害,除了失眠多梦、周身无力之外,还伴随月经先期,提前8到15天不等,而且每次一来就是八九天,血量大,还经常便秘干燥。

对于这种情况,许院长的诊断是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导致的,心血虚的主要症状就是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眩晕,面色苍白,爪甲鲜白或凹陷不平,唇舌色淡,脉细弱等。

针对王大姐的情况,许院长给她的治疗方案是益心血养心神,并根据她的情况给她开了方子,并通过网络部健康顾问实时监控王大姐服药后的变化,二诊过后,王大姐的心悸明显减轻,入睡安稳,出汗和月经先期的问题也调理好了,吃饭也有胃口了。

心血亏虚的病因是什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么多症状,看着有点迷糊,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心血亏虚呢?其实,从症状一分析就很清楚了。

1、首先就是各种出血所致的血液丢失过多。

比如:咳血、月经量过多(案例中王大姐就属于此种)、受伤、患出血性疾病,这相当于血的总量减少了。

2、然后是病后失养、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中焦气血生化乏源等血液生成不足。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以前说过,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旦受损,就相当于血液得不到补充,其生成出了毛病。

3、再就是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

您想,要是有人得了一场大病,是不是要消耗全身的气血来抵抗疾病啊,这自然就会伤及气血。

4、最后就是思虑太过会暗耗心血。

同样“脾在志为思”,思虑太过也会影响脾,所以临床上心脾两虚的患者还是不少的。

正如《顾氏医镜》所云:“心主一身之血脉”《素问经注节解》亦云:“盖心生血而为一身之主宰,善动多虑,其血易亏,病则缓弱,是其常也。”以上诸因,均可致心血日损而形成心血虚证。

原来这么多情况都能导致心血虚啊,那我可得好好保护一下自己了。

《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一句话:“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只有心血旺盛,则人才能才思敏捷,精力充沛,睡眠充足。若心血亏虚,神失所养,则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出现心动不宁,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

确实,那要是心血虚了怎么办呢?

像是这种情况,中医主张用四物汤配阿胶养心血,枣仁、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太子参补脾土,脾气得健,促进统血功能,以便经期正常,这样心血得充,心神得养,则神安病愈。

四物汤是一道传统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

四物汤药方最早记载于唐朝的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但应用较为广泛的药方则是取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记载。

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

用法:水煎服。

四物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有千年历史,被称为“妇科圣方”。为什么呢?

这就得先说说女人的“三易”,一是女人易血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贫血;二是女人易血瘀;三是女人易月经不调。

这三个女人常见的病因常常互为因果,血虚会引起血瘀,血瘀也会导致血虚,血虚血瘀会导致月经不调,同样月经不调也是血虚血瘀的常见病因。

而四物汤是针对以上所说的女人三易的生理特点,具有非常好的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说是女人三易的克星。

当然,也有姐妹会说,就算知道了方子,但是我也没有时间熬制,就算有时间熬药,我也掌握不好火候,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省点事儿?

其实中药中的很多膏滋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毓方膏滋的益血膏,主要以补肾益血为主,主调经和调养气血,气血充盈,濡养五脏,心血虚的症状自然缓解。

养心养神,需从情志养生开始

另外,保持情志上的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如果你控制不好它,它便会给你带来疾病,而你掌控了情志,也就掌握了健康。

情志养生有很多种方法,今天小编就教给大家一种,就是抑目静耳。眼耳为人体五官的两个部分,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

抑目静耳”二者,对于神志来说,抑目尤为重要。《老老恒言·燕居》说:“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致,心亦至焉。”

说明了目视累心动神及静神必先抑目的道理,当然,目不可以不视,耳不可能无听,关键在于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乱视妄听,使神气不宁。

当然,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接受信息也是十分繁杂,想要时时刻刻抑目静耳也是不太可能的,那大家就可以在家的时候,关掉手机和电视,静静地坐上片刻,呼吸一定要缓慢均匀,这样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其实,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人体有气血阴阳,而各个脏腑也有气血阴阳,看似它们互不干扰,但实际上整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生理和病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是一个整体,而无论治病养生,也要从整体入手,要从气血入手。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如果你也有以上的问题,或者对于养心养气血还有其他的疑问,不妨添加我们毓方膏滋网络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l/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