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八次外周血管病介入
新技术研讨会在唐山隆重开幕
(通讯员唐振中)7月7日,全国第十八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暨河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在唐山开幕。会议为期三天,时间为7月6日至8日。
此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全国多个省市专家学者人,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介入医学领域精英工作者、介入医学护理团队参会,共计人。会议将会采取大会报告、分论坛、卫星会议等方式,在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四肢血管疾病及肿瘤介入、介入护理等方面设置专题讲座和论坛,展开学术辩论,探讨疑难病例,进行互动交流,寻求突破。
当天下午,第十八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护理论坛暨介入诊疗新技术护理规范与创新研讨会举行。内容从临床问题入手,囊括了患者安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文及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动态图像,专家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大量国内外最前沿的文献报道,详细深刻的讲解了介入循证护理相关问题。为介入护理同仁以后的工作及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与帮助。与会同仁们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据大会执行主席、医院导管室、介入科主任姚绍鑫介绍,医院首次承办的全国范围的医学研讨会,随着介入医学新技术、新理念、新器械的不断涌现,外周血管病介入腔内治疗学迅速发展并日渐成熟,通过此次研讨会该专业医务人员能够获得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对本地区介入医学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研讨会还设置了分会场,为介入医学专业与其他医学专业交流提供了平台。
据悉,全国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自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次会议,一直秉承着“学新、用新、创新”的办会宗旨,努力为热衷于介入医学事业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个“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学术平台,共同分享彼此在外周血管病介入诊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交流和探讨血管疾病防控、诊断和治疗的热点问题,追求学术共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围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河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主办,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共同承办。
医院召开
院感防控检测结果研讨会
(通讯员宋一静)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管理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的能力和水平,7月6日上午在医院行医院感染防控监测研结果研讨会,会议由感染管理科主持召开,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
会上,主管医院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监测结果以及目前各临床科室院内感染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医院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求各科室加强手卫生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操作,并希望各科室积极查找自身不足,共同完善全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感染管理科科长刘冬梅针对各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科主任和护士长积极讨论,结合科室环境及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对感染控制工作更加高度重视。
本次会议,各科室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为今后的环消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邢台卫生监督所开展夏季住宿
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项
监督检查
(通讯员马敏英郭宁)邢台市卫生监督所按照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关于开展夏季重点公共场所卫生执法监督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自今年6月下旬开展了对市辖大型住宿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专项监督检查,目前已对万峰大酒店、东湖宾馆等6家单位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摸底排查。
专项检查重点是对住宿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口设置位置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情况;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冷凝水盘的清洗情况;具有冷却塔的空调单位的冷却塔位置及清洗消毒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查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是否建立空调卫生系统档案等资料。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单位,我们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
依据相关规定,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当每六个月清洗或更换一次,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等其余部分每年清洗一次。但由于清洗耗时费钱,不少经营者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清理和维护,这大大增加了空气传播性疾病发生的风险。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可以有效督促集中空调使用单位规范化管理,并提高集中空调卫生质量,消除卫生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健康安全!
医院成功完成幼儿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
高位结扎术
(通讯员史爱华徐巍)近日,医院西院区微创腔镜中心普外二科与大医精诚植入专家程守服主任进行合作,成功为一4岁患儿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患者诺诺(化名),是一名4岁的女孩,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4年入院。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疝。结合患儿自身情况决定为患儿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一天下床,术后4天已痊愈出院。
医院西院区腔镜中心普外二科负责人徐巍介绍;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疝气在人群中属于常见病,常发生在婴幼儿及中老年患者,其中1岁以上儿童的腹股沟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治疗腹股沟疝,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放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已经在临床应用数十年,但在长期的随访中发现存在并发睾丸萎缩和不育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术中剥离疝囊的时候损伤了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而腹腔镜下儿童腹股沟疝手术是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该术式不用剥离疝囊,可直接在疝环处进行高位结扎,且手术耗时短,一般5分钟就能完成,大大减少了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机会。
另外,腹腔镜手术是在放大数倍的视野下直视操作,降低了术中误伤的几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更为美观,仅需在肚脐作1个5mm穿刺孔,术后基本无疼痛及恢复更快。此手术秉承微创理念,不用腹股沟区切口,利用腔镜行微创治疗,只需要专用的不可吸收缝线一根,用时五分钟左右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术后第1天均已活动自如,2-3天顺利出院,得到患者家属的充分肯定。
对于父母工作很忙,很难抽出时间的患儿家属,周五安排手术,周一患儿家长就可放心上班了。对于父母工作很忙,很难抽出时间的患儿家属,周五安排手术,周一患儿家长就可放心上班了。目前腔镜微创儿童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儿童疝气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把脉开方,助推
心血管科协同病房建设
(作者韩文宝王小玲/通讯员杨冬霞)近日,中国医院心血管科张医院医院出诊会诊,并指导心病科协同病房建设。
上午张主任在名医堂为20余位慕名而来的患者会诊,他详细地询问病情,望闻问切,事无巨细,不少第二次来就诊的老病人都表示张主任不仅耐心细心,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接诊期间张主医院心病科医生交流辩证、用药经验,言传身教,使心病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受益匪浅。
经过中午短暂的用餐和休息之后,张振鹏主任、韩文宝主任组织召开了协同病房建设座谈会。韩文宝主任主持座谈会,他说:医院心血管科协同病房成立以来,医院专家给予我院心病科工作大力支持,对此深表感谢。但仍存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影响力等诸多问题。韩主任鼓励大家从如何更好地开展协同病房建设工作方面踊跃发言。此次座谈交流机会难得,科室医护人员就临床能力提升、科研合作、中医辩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张振鹏主任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指导。并重点从临床科研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科研项目申报细节,如何参与科研,如何找切入点立题等问题。他希望能充分发挥医院的科研优势,医院心病科开展高层次的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除定期来院出诊、会诊外,医院还将与我院心病科建立实时远程会诊制度,凡在迁中心病科住院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联系医院心病科乃至全院其他科室专家共同会诊;双方通过视频每周一次共同开展病历讨论,也将通过视频医院心病科疑难、危重症病例讨论。这些举措为医院心病科临床诊疗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正如张主任所言:经过医院医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建设好互通有无的协同病房,更好的为域内老百姓服务!
带病坚守战一线
倾情帮扶助攻坚
——记带病奋战在扶贫一线帮扶人刘鹏飞
(通讯员刘祖特)“扶贫工作一定要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老百姓,中间对得起自己良心。”这是我们了解情况时他说的最激动的一句话。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所要讲述的主人公以及他的事迹。
他医院驻北皋镇北街村的扶贫帮扶责任人刘鹏飞。他驻村帮扶工作以来,“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家常便饭。“怎么又加班,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吃饭”这是家人和他通话时挂在嘴边的话。由于工作需要,他每天吃住在村,饥一顿、饱一顿,工作忙的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或者干脆吃点方便食品,这也早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6月17日这天他突然感到腹部剧痛,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马上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做完回到病房后,父母说“这下可以好好休息休息,调养一下身体了。”谁知道第三天刚拆完线,他就背着家里人办了出院手续回到了扶贫一线,父母得知后心疼的不得了,责备他“你疯了,你就不能休息几天”,他说“我年轻恢复的快,现在到了扶贫迎检的关键阶段,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回到工作中的他又像往常一样,满怀激情的进行入户走访,填写资料台账,帮贫困群众整理院容院貌,和贫困群众谈心拉家常,鼓励他们树立致富信心,好像忘了自己刚做过手术。在他的倾情帮扶和该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他所帮扶的贫困户韩晶、刘志永、李书珍现已全部脱贫,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贫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扶贫工作党心所向、民心所依。医院的全体帮扶责任人乃至全县的帮扶责任们在扶贫的道路上,正凭着“吃苦耐劳、务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助推着全县脱贫攻坚稳步前行。
灵寿县举办
“科学健身”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