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中风,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脑卒中的发生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慢病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中风是由各种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风相当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等。归纳起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我国年统计:中风的死亡率占患病总死亡率人数的22.63%,位居第一位。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也发布了通知,确定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为“战胜卒中,再立人生”,口号是“早诊早治”!这绝对不只是个口号,预防脑卒中真的应该渗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为什么呢?
卒中发病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坊间也流传着一句话: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因此,识别卒中前兆非常重要。
其实在脑卒中发生前数分钟,甚至数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大家可以在发作前提早就医预防。
①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
②感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
③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有重影。
④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⑤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⑥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与往日不一样。
⑦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
这些症状可能只出现一会儿,也可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此时间内及时救治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有中风可能,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家人突发脑卒中时应采取哪些家庭急救措施呢?
①立即拨打或急救电话,把以下情况说清楚:
?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患者的大致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既往疾病。
?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如建筑物或公交车站等。
?待急救电话的接听者告诉您可以挂电话时您再挂断,然后马上派人去等候急救车,同时保持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电话畅通。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②应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呛咳,或者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未清醒,切忌盲目给患者喂水或饮料。
③解开患者领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去除。
④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哭喊或者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⑤不要舍近求远,脑卒中患者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分秒必争,不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⑥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止血剂,安宫牛黄丸等,也包括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防止加重病情。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家属最好尊重急救医师的建议。
中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
主要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血压
1.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血压控制标准:收缩压低于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理想血压应低于/80mmHg。
3.据国外报道:血压每降低10mmHg,中风发病率降低34%。
(二)糖屎病
1.糖尿病是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发现很多中风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伴糖尿病的中风患者预后较差。
2.美国TIA管理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mmol/L,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1.1mmol/L,必要时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用膜岛素来控制高血糖。
(三)高脂血症
当血清胆固醇>5.7mmol/I和/或甘油三酯>1.7mmoL以上时即称。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心脑血管病主要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80%是由血脂异常造成的。
(四)引起中风的其他因素
1.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据研究:①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增快,血管壁含氧不足,血脂异常和血小板黏附性增加等。②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③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这些都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型中风的发生。
2.体重肥胖可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来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胖瘦
公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平方。
肥胖标准: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BMI>25超重,BMI>30为肥胖。
3.职业体力活动少,脑力劳动紧张及经常有紧迫感的人易此病。
4.饮食西方常进食较高热能的饮食,含较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因而易致血脂异常、肥降、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都是导致本病的因素。
5.遗传血管硬化患者的血缘亲属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他人。
6.性格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心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A型性格者等都被认为易导致本病。所谓A型性格,是由美国学者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这类人脾气比较火爆、有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
二
二
预防中风的主要措施
1.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高黏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2.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3.坚持适度锻炼: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4.适当控制情绪,切忌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劳累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从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博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出血。
5.饮食结构合理,防治饮食过饱:
(1)以低盐、低脂防、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2)应忌烟、限酒、每日饮酒白酒<50ml,葡萄酒<ml,啤酒<ml。
(3)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膳食中高钠,低钾、低钙均可引发高血压和中风。
(4)人群中钠摄入相差mmd(5.9g食盐)时,血压积差约10mmHg,中风的危险性相差达34%;反之,如果膳食中摄入低钠、高钾、高钙,对血压是一种保护因素,进而可减少中风危险性。
6.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用脑过度。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8.注意气候变化,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的刺激。
9.注意生活细节,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太长等。
10.早治“小中风”,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及时治疗,往往就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11.“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再等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
“三个半小时”: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晚上6-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
来源:京医通、中医学苑
新媒体编辑:何苗
置顶中国财富帮
第一时间接收最实用的投资资讯
▼
除了范冰冰,崔永元还点了这些人!
为啥范冰冰被罚款,刘晓庆得“坐牢”?
重磅视频:生于
多幅珍贵照片,40年岁月留声
厕所里的顿悟,让他做了单位二把手
最新!保险公司三季度排行榜来了
被“赵薇”坑了,怎么办?
赴纳斯达克上市的诱惑和风险
点击加入核心粉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