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的这些坑你都踩过吗

当医生,难免会踩过大大小小的不少「坑」?这些错误有的无关紧要,有的却人命关平,那么如何避免犯错呢?

周末了,今天来学习一下丁香园站友们给大家分享的这些宝贵经验——今后别再掉「坑」里啦。

drcrystal说:

我刚上班不久,有个病人,男,45岁,上腹部疼痛一天来就诊,生命体征平稳,但疼痛剧烈,无呼吸困难,腹部也无明显体征。既往无任何病史。查心电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偏高,心内科会诊不排外急性心梗,行急诊PTCA,结果在介入手术台上发现左侧气胸,手术没做即转入呼吸科治疗。

点评:上腹痛的不一定是胃病,还有可能是气胸。

站友年说:

有天值班,消化科主任门诊收入一老病号,男,51岁,以反复上腹部烧灼感入院。开始按胃炎用药处理,症状未缓解,亦无加重,于是继续加强抑酸护胃,仍无缓解。1小时后患者出现情绪烦躁,上腹部有压痛,自己心里不免咯噔了下,当时想会不会是消化道穿孔?

但还是先做了个心电图,提示前间壁心梗!立即请心内科会诊转科。这件事让我心有余悸,万幸的是先做了心电图,而不是送病人外出排查急腹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点评:不会看心梗的消化科医生不是好人民。

zhjl说:

女性,24岁,未婚,突然右下腹痛3小时,贫血貌,问病史月经期正常,且现在正在月经期,坚决否认性生活史,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查血常规血象高。随按急性阑尾炎收入普外科,术中发现为宫外孕破裂。

问诊中关于月经史的注意点就是:患者可能会隐瞒病史。其次患者并不是医生,她不会分辨阴道出血和正常月经的区别,所以即使主诉来月经,那也不能完全相信。问诊时除了问末次月经外,还要在追问月经的量及颜色、伴随症状、周期及有无痛经,经血的颜色等。以更好地判断是否是真正的月经。

点评:妈妈说: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yangyingno1说:

现在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病人是出现并发症后才查出来的。我与同事遇到好几起以乏力、恶心为主要表现到急诊就诊。因没糖尿病史,就一边吊糖水一边等生化结果,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其中一个死了,现在如果没血糖结果,我只输盐水。

点评:没有血糖结果,请慎用葡萄糖。

hotfeng说:

有一次晚上7点多钟,本院一位领导,男,五十来岁吧,因为发热(体温38.5℃左右)、呕吐、腹痛腹泻来急诊就诊。当时血压还正常,常规检查,还做了心电图,结果显示V2---V5T波高尖对称改变。我对他家属说,这种心电图改变正常也可以,但最怕心肌梗死,等过几个小时再复查一下吧。

凌晨1点多钟,输液完毕,患者已无不适症状。我准备让患者就这样回家,他家属提了一句,医生,你开始说要复查心电图的。谁知一复查,广泛前壁ST-T抬高,立即联系心内科住院。现在想起这个病例,真不敢想象如果当时自己偷了一下懒,结局会多么悲惨啊!

点评:偷懒一分钟,患者一条命。

wangzengxun说:

社区巡诊的故事:巡诊那天,一个70左右的男性病人坐在我面前,面无表情,少言寡语,问他一句,他就回答一句,我感到有些不对劲,就问他服的是啥药物?他拿出一个药瓶——利血平,我问他:是否不愿说话?不愿与人交往?回答:是。是否感到活的没有意思,有时候不愿意活了?回答:是。

于是,我让他马上停掉利血平,改服其他降压药。其实这种情况在以往的临床中遇到多次了,都险些引发悲剧。这是因为利血平最早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后来,发现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就不再作为抗精神病用药,而作为降压药使用。在降压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绪低落等副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本来就有抑郁倾向的病人,更容易造成抑郁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要知道药物的作用,更要熟知药物的副作用。权衡利弊,深入全面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点评:临床凶险,不会用药怎能行?

duoduo说:

一天来了一个比较胖的青年女性诉胃疼,在当地打了几天针不见好转,中午回到家就胡言乱语,意识不清。急查血气示酸中毒,尿酮阳性,考虑酮症酸中毒,对症补液降糖治疗后,患者神志没有改善并出现幻觉兴奋。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每天喝半斤酒,最近两天打针没喝,考虑为酒精戒断,对于患者的个人史一定不能忽视

点评:病史不清,治疗莫上

yu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y/4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