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怎么突发哮喘

因阑尾炎入院,却因某项因素而哮喘发作?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学生,18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2d”,于年3月4日10:00入院。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8.5℃,脉搏(P)78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80mmHg;腹平软,有下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测(BR)示:白细胞计数(WBC)12.14x/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90.45%;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完善相关检查后于当日下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少,术毕安全返回病房。

术后予0.9%氯化钠注射液ml+头孢米诺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头孢米诺钠使用前原药皮试结果为阴性。连续应用2d无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第3天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米诺钠溶液约10ml时,突然出现前胸、腹部同时起红色片状皮疹,质地较硬,瘙痒明显。考虑为头孢米诺钠引起的皮疹,立即停用该输液,更换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吸氧,给予氯苯那敏10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患者皮疹无消退,约20min后全身出现弥漫性斑丘疹,并感胸闷、憋气。

T为36.7℃,P为次/min,R为28次/min,BP为/85mmHg;双肺呼吸音粗,满布低调哮鸣音。心率次/分,心律齐。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85%,查血气分析见pH7.50,PaOmmHg,Pa.COmmHg,请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I型呼吸衰竭”。考虑为头孢米诺钠过敏引起。

立即予0.9%氯化钠注射液ml+甲泼尼龙80m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ml+多索茶碱0.2g静脉滴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1ml+布地奈德2ml。1min后患者喘憋症状缓解,SPO:为98%,查血气分析见pH7.48,PaOmmHg,PaCO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仍可闻及哮鸣音。心率98次/min,心律齐。全身皮疹仍未消退。

后继续予0.9%氯化钠注射液ml+甲泼尼龙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ml+多索茶碱0.2g、每日2次、静脉滴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1ml+布地奈德2ml+异丙托溴铵2m1、每日2次,经连续应用3d后患者喘憋症状缓解。肺功能监测支气管舒张试验(+),证实支气管哮喘诊断。

其回忆曾有闻到刺激性气味引起喘憋发作病史,患者未重视,此次入院采集病史时未告知医师。

为什么头孢米诺钠会引起哮喘?

头孢米诺钠为头霉素衍生物,临床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有文献报道,该药的不良反应(ADR)常见临床表现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戒酒硫仑样反应、皮疹和瘙痒、肠道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食欲减退和恶心、急性肾衰竭以及神经症状。

药源性哮喘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速发型过敏反应激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激肽、白三烯等,造成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地收缩,引起哮喘发作。头孢米诺钠属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抗原决定簇目前还不清楚。但有报道显示,活性母核上的R1侧链在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是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反应。

本患者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史,用药前皮试为阴性,后在连续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人综合文献报道,药源性哮喘的首要原因为抗菌药物。由此提示我们,临床工作中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易诱发过敏的药物前,除需按规定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进行皮试外,还应询问患者及其直系亲属是否有支气管哮喘史,如有支气管哮喘史,一定要谨慎应用。同时,皮试阴性的患者在应用过程中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密切观察,加强巡视,备好急救药品,以及时发现过敏情况,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病例来源: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那么,这一期的问题来了: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共分为哪几级?

温馨提示

可在医生工具→BP工具→成人哮喘→诊断标准中找到答案。

亦可在医客







































北京中科白癜风建院十周年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y/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