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辛育龄,男,汉族,年2月生,年7月入党,河北高阳人,医院原院长、胸外科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如果你解决不了难题
算什么‘名医’?”
年,辛育龄从苏联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有关方面征求他的意见:你是留在部队呢,还是到地方?出国前辛育龄就已享受师级待遇。但他毅然选择了地方,因为那儿可以做手术。
在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工作的26年中,辛育龄很少回家。每天上午做手术,下午做动物实验,晚上看书、翻阅资料……他没有一刻空闲,仿佛永不知疲倦。上世纪50年代初结核病流行,但彼时应用肺切除手术治疗还有很大阻力,不少重症肺结核病人因咳血窒息而死亡。
辛育龄同麻醉医师研究后,创新采用双腔插管麻醉法保障手术安全,成功治疗了两百多例;60年代又研究创立支气管残端黏膜外层缝合法,将残端瘘发生率降到0.4%,基本避免了这种致命的手术并发症。
解决一两个医学难题,并没有让辛育龄感到满足。
从年到年,辛育龄牵头举办培训班,为全国培养出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指导40医院建立了胸外科。
50年代重症肺结核外科治疗,60年代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70年代肺癌外科手术,80年代电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肺癌……从患者需要出发,辛育龄不断挑战难题,创造了多个“第一”,挽救了大量生命。
“如果你解决不了难题,算什么‘名医’?”可为了解决难题,辛育龄竟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
有人说开胸手术创伤太大,不适宜做针刺麻醉。辛育龄就在针麻状态下实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又用镊子夹自己的皮肤,相继用仪器测痛阈,为筛选适合针麻手术的病例做比较。
胸部手术需扎16针,由4个大夫在术中不停地捻动。“这么复杂的操作,如何能够推广?”辛育龄运用优选法对每个穴位进行痛阈测试,终于在前臂外侧找到了镇痛效果最好的穴位。
年,辛育龄成功主刀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此后用针刺麻醉做了多例肺切除,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特别要求参观这一手术。针刺麻醉推动了我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为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书籍推荐
作者:《七一勋章相册》编委会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
ISBN:-7---5
出版时间:年10月
定价:68元
扫码购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