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务科长——屈春宇
大学毕业的那个年代,我们还是包分配的,医学系的大学生挺抢手。我是土生土长的新城子人,医院干了一辈子,她希望我能回来为家乡人服务,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年从沈阳医学院毕业之后,我在这里工作至今。
以前提到新城子,别人的印象是:“噢,那里是城乡结合部。”这曾让我有点自卑。可现在大家说起沈北,都知道蒲河的美景、优质的生态和繁荣的经济区。作为沈北人,这种自豪能让我把腰杆子挺直了。
医院工作时,这里医院,能做的医疗服务有限。但是从年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段。
曾经院里没有做肝胆微创手术的条件,我们收到这样的患者医院。年院里派我到医大一院学习了一年,同时也引进了这种手术需要的配套设备。从年开始,我们已经可以独立进行肝胆微创手术了。沈北的百姓如果在我们这里做肝胆微创手术,费用低、报销额度高,医院要实惠很多,而且免去了转院的周折。
我觉得这就是我在这里的理由,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乡人真真切切受益。
当年的大学同学们现医院里主刀,他们对我都不太理解。其实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医院,但我从心里不愿离开。这里有我的一份乡情。
这份乡情让我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曾有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独居靠拾荒和低保为生,因为急性阑尾炎被社区的人发现送了过来。手术之后没人照顾,我自掏腰包请护工看护;老人交不起治疗费用,我去跟院里打报告申请减免,为他垫付医药费。
这些可能别人不理解,但是我不做,良心上就过不去,好在家里人对我还是支持的,有时候太忙于工作,对家人的照顾反而少了。这些年看过的病人数不清,很多患者最后跟我成了朋友,甚至亲人。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两口,儿女没时间照顾,老大爷手术后不能排便,我戴着手套一点一点帮着抠出来。老人生了褥疮,行动不变,连续一个月我去老两口家里为老人换药。后来两个老人认我做干儿子,我们相处得真如一家人一样。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有个“怪脾气”——最爱为农民看病。为啥?因为能格外感受到本地医疗能力提升对他们生活的改变。
过年的时候,有患者用塑料袋装了十几斤自己家磨的苞米面送来,即使我已经很多年不吃粗粮,依然很高兴收到这种礼物。那沉甸甸的装着的,是最朴实真诚的心意。我的患者都知道,送我红包肯定不收,但这种发自内心的感谢一定会收下。
医院医院,提高沈北百姓的基础医疗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在这其中,我希望始终能有我的一份努力和贡献在其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