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除夕我不回去了

“妈妈,除夕我不回去了”。

听见这个消息后,电话那头的妈妈停顿了几秒说:“安心工作吧,过完年再回来吧。”

赵大胆无可奈何的抱怨说:“我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别人都是守着春晚过除夕,我却要守着病人熬一夜。”

她的家远在外省的一个小山村,距离此地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

如果要回家,则最少需要三天的假期,可惜的是除非患病,否则永远不可能有着连续三天的假期。

除夕夜是赵大胆的夜班,初二、初三又是白班,即使有人愿意同赵大胆换班,也只有初五、初六、初七才可以回家。

而换班的前提便是有人愿意为你连续上班,同事自己也需要连续上班。

相比赵大胆来说,今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除夕和初一我正常下夜班、休息,可以守着妻儿。

只从穿上这身白大衣之后,便意味着要放弃正常的休息,要牺牲更多原本应该陪伴家人的时光。

父母患病时,你可能正在值班;

孩子患病时,你也不能陪同;

甚至你自己不适时,也必须要坚守岗位。

有时候这些和医德无关,只是一种无奈;有时候这些同光环不相干,只是一种无奈的生活姿态。

媒体总是片面的宣传那些带病坚守岗位,置亲人生死于不顾的现象,用一些伟大的字眼来加以赞扬。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是一些掩盖住主角内心伤痛的冠冕堂皇。

从来没有人愿意置亲情于不顾,也从来没有人心甘情愿带着伤病坚守岗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无奈的现实和残酷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变得消沉起来。

有时候我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他的消沉抑郁是罪有应得,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很残忍,因为这种事情极有可能随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个朋友是一个外科医生,每天都在忙着干三件事:手术、病历、睡觉。

有一天,朋友正在手术台上为一个外伤后脾破裂的病人手术。

就在手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的电话响了。

巡回护士对朋友说是他妈妈打来的电话,朋友却没有当回事。

“一定是问我晚上回不回去吃饭,你先调成静音,等手术结束后我打回去。”朋友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自己和妈妈的最后一次通话。

两个小时后手术结束了,朋友拿起已经被调成静音的手机才发现有八个未接电话之多。

意识到有些异常之后,朋友却再也没有打通自己妈妈的手机。

等他赶回家的时候,他的妈妈已经躺在地上丝毫不能动弹,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呕吐物。

最后朋友的妈妈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一年后的春节当天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去年除夕的时候,朋友告诉我:“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难过的劫。”

沉默了许久,我除了给这位多年好友回复一个微笑表情之外,竟连一个字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赵大胆说:“手术的时候就不能接电话吗?”

不错,手术的时候是可以接电话,甚至可以临时换医生。如果朋友这么做了,便不会有这些年的自责和悲伤。

可是,一切都已经阴差阳错的发生了。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抱怨他:“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一丝不苟工作吗?为什么你手术时可以接同事的电话、领导的电话,就是不接妈妈的电话?”。

但,我终是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些抱怨。

因为我知道,有时候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苏小花同赵大胆一样,医院里度过这个春节了。

但是,她却没有过多的悲伤,除了年轻没心没肺之外,便是她的父母特意从外地赶到南京陪同她过春节。

虽然父母要承受奔波之苦,但是除夕夜、初三、初六这些日子里,他们便可以一家团聚了。

“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陪我过年吗?”苏小花带着浓重的皖北口音说道。

当她说出真正的原因之后,我才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因为苏小花是一名护士,而且是一名家在外地的急诊护士,所以婚姻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甚至连恋爱也没有着落。

妈妈经常催着苏小花回家相亲,爸爸也总是要求苏小花回到家乡工作。

但是,死心眼的苏小花却总是以没有时间为理由而拒绝了。

“所以,他们可不是来陪我过年的,而是要抓我回老家相亲去!”

有多少曾经貌美如花的姑娘在急诊蹉跎了岁月,有多少青春年少的姑娘将年华奉献给了病人们。

有人说:“护士不是很好找对象吗?”

你愿意找一个年纪轻轻就熬了一脸鱼尾纹的姑娘吗?

你医院熬夜不能顾家的女孩吗?

你愿意找一个没有时间做饭没有时间带孩子赚钱很少的孩子妈妈吗?

你愿意找一个经常被人辱骂、刁难、无故加班,又要报以笑脸的人结婚吗?

其实大多数人在当初选择这份职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委屈和苦逼,也并没有内心自带光荣伟大的光环。

只是等我们长大后,接触社会后,经历挫折后,才慢慢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才慢慢进入自己的社会角色之中。

我们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那多高尚的医德,我们也只是一副血肉之躯和一腔喜怒哀乐。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那份简单的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有一个大学同学前段时间雪后摔了一跤,不巧的是右下肢胫骨骨折。

手术后,他却并没有休息,而是拄着拐杖坚持工作着。

同学群里有人调侃:“王主任,要钱不要命,被打断了腿还要工作!”

也有人调侃:“这就是举着骨头当火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同学自嘲道:“王八蛋才不想在家好好睡觉,年纪大了,你们能睡得着吗?”。

不错,我们都睡不着,我们都是不愿意装睡的人!

因为只要我们还能行动,就放不下自己手中的病人。

因为只要我们还能走路,就轻易不愿让同事分担更多的工作。

当然,有时候我们放不下的还有:不愿意被扣去原本就菲薄的收入、确实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协调。

生活就是这么充满讽刺,有时候你一腔正义满是光环,却不被社会认可,甚至会被误解、会被攻击;有时候你只是扮演一个平凡人的无奈,却要被社会塑造成医德伟大、金光闪闪。

就像赵大胆某一次急性阑尾炎输液后坚持工作,却被病人投诉,理由是:护士换药水速度太慢了!

就像同学王主任骨折后无人顶班一样,虽然他满是委屈想着休息,却又被当地媒体塑造成带病工作的正能量。

我知道在紧接着的几天里,肯定有许多的媒体都在宣传那些不能休息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

他们可以极尽煽情之事,却从不披露人性的真正需求。

无论是何种职业,有哪一个人心甘情愿在别人全家团聚的时候,自己孤身在外?

无论是何种身份,有那一个人毫无怨言的满心欢喜着替别人负重前行?

如果真的有,也必定是兼着一副王八蛋的身躯和愧对家人的满腔自责。

如果真的有,也必定是生活的无奈和那份发自内心的使命感、责任感。

因为有一个地方叫做家,有一个人叫做妈妈!

因为家是你避风的港湾,妈妈是你心灵的归属!

一个可以真心实意置家庭亲人于不顾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对自己身体健康毫不为意的人,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

我们需要的是饱含人类之真情的故事,而不是那些以扭曲人性为代价的表面文章。

我们需要的是正视目前之现状,而不是活在满是正能量的套子里。

今天就是除夕了,有太多的感慨想说。

但真的要说的时候,却又不知该说什么了!

因为我才下夜班,还要忙着做饭。

今年的除夕有着特别之处,我的父母带着大宝在城市的另一头,我和妻子带着二宝在城市的这一头。

昨天我便忙着采购,今天又要忙着洗洗洗、刷刷刷、烧烧烧、煮煮煮......

在过去的一年里,感恩家人的支持、感恩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y/9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