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安徽人是现代普洱茶之母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在中国的系列名茶中,普洱茶是占有重要一席的。而说到现代普洱茶的发展,安徽庐江人吴启英是最大“功臣”,正是她的一大发明,使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 学成支援边疆发展

  庐江县同大镇位于县北部,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属“群舒之国”。因为历史上这里内含36口小圩、8口外圩,加一个紫荆洲,所以又被称为同大圩。同大镇位于巢湖南岸,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圩田肥沃,水网密布。年12月,吴启英就出生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吴启英自幼勤奋好学,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成为当时庐江县少有的女大学生之一。而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是作为重点学科从复旦大学分离到安徽的,汇集了全国大批著名的茶叶专家、教授,是新中国培养茶叶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吴启英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经过四年系统、扎实的茶叶理论知识学习后,年毕业后吴启英响应支援边疆的号召来到云南,分配到昆明茶厂工作。正是在这里,她创制了普洱熟茶,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

  说到普洱茶,其实发展历史较长,东汉时期就已起源,到了元朝时被命名为“普茶”;到了清朝才有了普洱茶这一称谓。而它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大部分生长在海拔-米的亚高山地带和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这些地带最适合茶叶生长,而且由于云南特殊的自然条件,降雨量充足,无霜期长,雾日多,茶山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故云南大叶茶具发芽早,白毫多,育芽里强,生长期长,内含成分丰富的特点。据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云南大叶种水浸出物为48.75%,茶多酚含量为32.5%,儿茶素总量为.34毫克/克,都远高于小叶种茶叶。

  由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加工的晒青毛茶味道浓酽,苦涩味重,新茶尤甚,一般难以入口,但人们发现,将此类茶藏放多年自然陈化后,其滋味由刚烈变得醇和,香气也变得浓郁陈香,出现了一种适宜品饮的新口味。在茶马古道抵达的终点站,藏胞们将其作为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成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在南洋、香港等地区,对此类茶品更是出现了旺盛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当时香港茶人心中,首屈一指的就是云南普洱茶,香港的大小茶庄,无不以云南所产的陈年普洱茶作为招牌,招徕顾客。只是传统普洱茶在自然陈化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参差不齐,对贮藏的环境要求高,而且陈化的时间较长,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被人形容为“爷爷做茶孙子喝”,因此出现了“一茶难求”的现象。

  二 发明普洱熟茶制作技艺 

  来到昆明茶厂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吴启英经常随同工人到当地茶农家收茶叶。虽然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生活都还不富裕,但吴启英所见的茶农家的清贫还是深深地震撼了她:有的家庭连一张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床上是破旧的棉絮;由于贫困,无法入学的十多岁孩子在不少家庭常见。同样来自农村的吴启英看到这些非常不好受。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吴启英逐渐了解到,云南普洱茶的市场其实很大,不仅占香港的多家酒楼、茶楼每年吨茶叶需求量的40%左右,而且在澳门及日本也十分畅销。

  看到这些,作为一名茶叶科技人员,吴启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边是茶农亟待改变的生活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一边是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却又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商品经济活动。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能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推动云南茶叶经济发展呢?经过一番思考后,吴启英觉得应该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科技让茶农提高收入,让普洱茶真正进入市场。说干就干。她将传统普洱茶的成因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分析,并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中不断地寻求着理论支持,最后大胆创新性地提出:可以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进行人工发酵,加速其陈化过程,这样普洱茶的产量就会大增。

  带着这种想法,年时吴启英先和省茶叶公司的一些同志远赴广州,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广州返回后,她就开始了在昆明茶厂进行普洱熟茶的研制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真是一次极其艰难的探索——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实验数据,没有任何可以比较的标准茶样,更没有任何前人的具体实践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吴启英进行坚定的跋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比如在制茶实验中,为了真切感受,她常常用手体验“杀青”时的多度高温,手烫出水泡是常事。最终,经过大量、反复的科学试制,积累了不同叶质,不同数量对温度、湿度、菌群等方面的要求参数,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一年后的年。吴启英原创性地发明了“普洱熟茶湿水渥堆技术”。

  这一发明对普洱茶的发展来说可是前进了大大一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普洱茶的品饮质量,将普洱茶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而且每个堆子可以发酵10吨茶左右,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吴启英因此被誉为“现代普洱茶之母”。

  三 让普洱茶走向世界

  发明了现代普洱茶制作技艺后,吴启英并没有停止对普洱茶的研制工作。年,她又主持制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和各大厂家的代码,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使普洱茶得以实现工业化、标准化、产业生产,从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的确,普洱茶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也证明了吴启英的巨大成就:年在广东首届茶文化大会的茶王大赛上,克“普洱茶王”竞拍价高达16万元;年,吴启英历年收存的茶样和亲手制作的20吨普洱茶遗作中1-3号饼,被作为历史文物收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年,吴启英获得“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荣誉称号;年5月,“吴启英”牌的黄金芽和玉露尖普洱茶被选为国礼赠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被载入史册……

  年8月19日,吴启英因病在昆明去世,但她所发明的现代普洱制作技艺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其实,作为茶叶专家,吴启英取得的成就是她努力的成果,但似乎又有着一些必然。因为她的家乡庐江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庐江地处大别山余脉,有海拔高达多米的二姑峰、百花寨等原生态茶园,翠山叠嶂,云雾缭绕,是天然有机茶生长的“绿色摇篮”。据档案记载,庐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提到“庐江好茗,饮之宜人。”那时庐江等地茶叶已作贡茶;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的“白云春毫”,更是先后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等多项大奖,已成为徽茶的重要代表之一。茶乡养育了吴启英,她也以自己杰出的成就为庐江增添了荣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y/9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