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哈密市伊吾县的冬天很长。
当中原大地芳草茵茵、桃花盛开的时候,位于东天山北麓的伊吾还是冰天雪地。直到6月份,冰雪消融之后,这里的小草才开始长出嫩芽,各种美丽的花儿也依次绽放,把整个东天山装扮得格外美丽。
高湘玲和王红梅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医生。她们都喜欢春天,喜欢在春天的阳光里奔跑在如茵的草地上或鲜花丛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喜欢把日子过得像春天里的诗。然而,伊吾的春天特别短暂,短暂得就像她们三年的援疆生活转瞬即逝。
“我们俩在伊吾已经度过了三个春天了,年元旦过后,我们这批援疆人就要结束使命、返回濮阳。下一个春天就不能在这里过了,想起来真有些舍不得。”她们说,随着返乡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两人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年2月刚刚踏上新疆这块土地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在新疆的多个日夜以及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她俩的脑海里……
三年前,河南省第九批援疆人才开始报名时,由于援助地哈密地区伊吾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很多人都不愿意报名。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援疆是男人们干的事,和女人不搭边。高湘玲和王医院的骨干,但她们俩做梦都不会想到援疆会和她们能扯上什么关系。但是,医院需要两名妇产科大夫,而且必须要女性。她们俩这才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新疆。
年2月23日,高湘玲和王红梅带着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父母的千叮万嘱,来到新疆伊吾这个偏远的小县城,开启了她俩的医疗援疆生涯。然而,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便被各种不适应淹没:年蒸发量是降水量十倍的极度干旱气候让她口唇干裂、不住地流鼻血,还出现头疼乏力等高原反应症状。常住人口不足人的县城很小,没有像样的超市,连理发店都很难找。
所有这些并没有让她们俩退缩。她们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再艰苦的环境也会慢慢适应的。
她们俩长得文文静静的,常常被人误认为职业一定是“老师”。刚来到伊吾的时候,援友们也为一堆绿叶里出现了两朵红花兴奋不已,可是,没多久,这两个人就“原形毕露”,那性格,那做事简直比汉子们还要汉子!
高医院担任副院长兼援疆医疗队队长。王红梅当然也不示弱,医院外妇科的主任。
“尽管我来之前有思想准备,医院的种种景象惊呆了!”高湘玲说,医院每个科室有执业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证、能够上岗工作的也就两三个人,科室主任大部分还是住院医师,难以胜任临床工作;虽然设置了张床位,但每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只有两三个;妇产科一个月仅有3名产妇分娩;急诊科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基本没有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医院先进的仪器不少,却没有人会用……“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认可,大部分病人都转到哈密治疗,县医院成了一个中转站。”
所有这些,让医院副院长的高湘玲忧心忡忡,也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经过苦苦思索,她决定调整工作思路,发挥援疆医疗队传帮带作用,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依靠丰富的医疗手段和真情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信赖。
高湘玲虽说是个女性,可是,医院,带队伍却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她做事勤奋、认真、执着、聪明,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医院来了个彻底的改头换面,医疗秩序规范了,医护人员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起来了,群众信任度越来越高了,患者越来越多,医院渐渐走向正规。
医院的同事知道,高湘玲自己就是一个病号。援疆之前,她就患有哮喘、贫血、糖尿病、膝关节炎等多种病症。到了伊吾县之后,由于当地天气寒冷,她的膝关节炎越来越严重,几乎每天都是忍着疼痛在工作。她手机上安装的计步器显示,医院楼上楼下所走的步数都在1.5万步以上。下班回到公寓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止痛药,然后在红肿的膝盖上涂上一层层的止痛膏,再进行红外线理疗。
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急性腹痛的女性患者,高湘玲为她做了卵巢肿瘤剔除手术,术中发现该患者同时有横结肠系膜根部恶性肿瘤,便马上紧急联合普外科的援疆专家继续为患者做手术。由于患者病灶部位特殊,并且与周围脏器粘连广泛,手术十分困难,最终用了4个多小时才完成手术。等把患者推出手术室,她才发现自己的双腿因长时间站立已无法打弯,膝关节肿得连裤子都没法穿上。
“高院长,你哪是在工作,是在搏命啊。”一起手术的护士不停地帮她揉搓着红肿的双腿,声音哽咽了……
妇产科是王红梅的强项,但管理外科病人却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入疆前我想着来到这里就是在业务上指导一下、做做手术、推广点新技术什么的就行了,投入工作后才发现,这里不光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很多基础工作都得从零抓起,急需我们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了。”王红梅说,为了给伊吾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她从规范病历书写入手,再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到医患沟通,手把手地一点点向当地医生传授,“修改病历就像逐字逐句批改小学生作文一样,有的病历需修改几次才能完成。”
在她的努力下,外妇科的基础工作逐步走入正规。她又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骨折气胸处理等急救操作培训,还开展了阴道镜检查、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卵巢囊肿、阑尾炎、胆囊切除微创手术、阴式子宫切除等手术。医疗水平的提高逐渐赢得更多当地患者的信任。医院分娩或做手术的都选择医院,她们说:“有援疆医生在,我们放心。”
一天,医院看急诊,王红梅对其检查之后,发现是妊高症引起的胎盘早剥,凝血功能已有异常,需马上手术,医院血源不足,只能把产妇转往哈密医治。为了患者途中安全,王红梅和徒弟巨姗姗一同护送。
救护车刚过盐池乡,天空开始下雪。路面本来就结冰打滑,再加上冷风吹着扬雪一阵阵飘过,感觉救护车就像在风中飘摇。王红梅顾不上害怕,一直不停地安抚产妇情绪,每隔一会儿听一次胎心。车行至口门子,遇到交通管制,过往车辆排成一条长龙,救护车无法前行。产妇的病情不容半点耽误!为争取时间,她下车踏着积雪、顶着寒风步行大半里路,和执勤人员进行沟通,得以破例放行。经过3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艰难跋涉,总算平安地将医院,顺利进行手术。
伊吾县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之一,全县2.3万人,面积却有1.9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农牧民每次县城看病都要跑很远的路,很不方便。为解决农牧民看病难,高湘玲和王红梅每周都坚持和援疆医疗队其他成员一起,穿越茫茫戈壁和雪山草原,到农牧民家里看病、义诊。三年下来,她俩的足迹跑遍了全县所有的乡村。
工作中的她们是认真的,生活中的她们更是可亲可敬的!
王红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最大的爱好是散步,锻炼身体,那真的叫风雨无阻,严寒酷暑都挡不住锻炼的脚步,,而且,散步就是散步,绝对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骛。每每的,她在前面快速的走,后边跟着一群汉子在跑。
高湘玲是典型的吃货,最爱吃的是火锅。借用援友李建华的话来说:湘玲姐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再加一碗麻辣烫!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两个人在援疆公寓的宿舍每天都收拾得漂漂亮亮、一尘不染,房间里还养了很多花草。每次下乡义诊回来的路上,两人都会在戈壁滩捡一些五彩缤纷的玛瑙石,装点房间,也装点生活。星期天休息的时候,两人经常结伴到县城郊外的草原、雪山郊游,拍一些风景照,采很多野花回来。用她俩的话说:“援疆的生活虽然单调、寂寞,但我们也要努力地把这些日子过成诗。”
虽说两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乐天派,但是,作为女性,总归还是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的,但是,面对困难,她们依然是“女汉子”!
高湘玲有一次在乌鲁木齐出差,突发“急性胃肠炎”,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在病床上昏迷了整整三天,等第三天睁开了眼睛的时候,她发现援友齐刷刷的围着她,她突然就觉得很幸福,咧嘴笑了,可是,援友们却全都哭了,从此,她又多了一个外号——“打不死的小强”。
王红梅也有过一次这样危险的经历。去年9月的一个周末,她正在公寓休息,医院突然来电话说有急诊手术。医院赶,因下楼速度太快,不慎崴了脚,造成右踝骨折。养伤的日子里,她虽然腿上裹着沉重的石膏,被困在公寓无法上班,却依然每天不停地通过打电话安排指导科室的各项工作。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医院积攒了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王红梅再也坐不住了,仅过了两个月就拆掉石膏,医院上班了。半天不到,她的脚肿得像个面包,连鞋子也没法穿。为减轻痛苦,她把脚翘到一个凳子上继续工作……
虽说都是“女汉子”,却也逃不掉儿女情长。对父母的牵挂,对儿女的思念,无时无刻不是她们俩的牵绊。高湘玲的儿子要参加中考了,就给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妈妈,我想和同学一样中考的时候妈妈在门口等我!”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高湘玲也做不到,她泪水挂在她的脸上,也流进她的心里。
王红梅的儿媳突然患医院,而且阑尾穿孔还要急诊做手术。接到儿媳从上海打来的电话,王红梅急的嘴上都起泡了,但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无法请假去上海陪伴儿媳,只能每天晚上呆在伊吾的宿舍抱着手机苦等消息......
年5月,高湘玲70余岁的母亲股骨颈骨折需要住院手术,她尽管心急如焚,但因为手头的工作太多离不开,只能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安慰母亲。母亲理解她,忍着疼痛在“你好好工作,我会好起来的,别惦记我。”但细心的她还是隐约听到了母亲压抑的呻吟声。那一刻,她的眼泪奔涌而出……而在伊吾县,她却结了一门亲戚,认了一位名叫纳孜古丽·夏夏木的维吾尔族妈妈。三年时间里,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位维吾尔族老人身上,和老人相处得像亲母女。
在伊吾县援疆公寓食堂的墙上,贴着这么几句话: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放在雪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上,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她们说,这几句话成为了让她俩能在伊吾县这么个艰苦的地方坚守下来的一种动力,每当苦闷、彷徨的时候,看到这几句话就会变得更加坚定和坚强。如今,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了,两个人特意在这个“座右铭”前拍了张合影。此刻,她俩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来援疆,她俩做到了!
三年的援疆时光即将被画上句号。蓦然回首,援疆,让她们经受了磨练,把她们从一个小女人变成了“女汉子”,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涵义,同时,也让她们体验了一次次感动,收获了一片片真情,经历了一生中最珍贵的阅历和人生洗礼!
她俩说:援疆,是我们人生难得的一次机遇,是我们一生做的最感到自豪的一件事。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来源/今日头条
编辑/陈欣
审核/杜丽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