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界6个疯狂自体实验医生

文/小崔

前段时间,一位年轻河南医生给自己做胃镜体验痛感的视频火遍网络。不少畏惧胃镜的人看了视频都打消了恐惧感,更是为这位医生点赞。

然而为了推动医学进步,减少患者痛苦,像李大威这样拿自己做试验品的医生在历史上并不少,其中有许多医生还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今天给大家介绍历史上6个“疯狂”的医生。

呕吐物桑拿浴

医学研究员斯图宾斯·弗思应该在自体实验记录中占据特殊地位,20世纪早期,弗思进行了一系列越来越令人作呕的实验,来证明黄热病并不传染。

弗思将黄热病患者的“新鲜黑色呕吐物”倒到他胳膊上的一个破口上,结果他并没感染黄热病。这次成功让他变得更加大胆,弗思甚至把患者的呕吐物倒入眼睛,并涂抹黄热病患者的多种体液,例如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等。他甚至坐在还冒着蒸汽的新鲜呕吐物里,他虽然有点头痛,但是并没感染黄热病,身体依然非常棒。

后来他甚至喝下黄热病患者的呕吐物,开始他是以药丸的形式吞下这些呕吐物,后来他甚至直接喝患者的呕吐物。由于他一直没感染上黄热病,他认为他的推测是正确的。通过他的亲身试验,或许其他人也相信黄热病不传染,因此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头衔。但是最后证明,他们的推测都不正确,因为黄热病确实是一种传染病,不过只有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才会被感染。

另一名自体实验科学家,美国陆军医生耶西·拉齐尔证明黄热病是一种传染病。为了证明黄热病可以传染,拉齐尔在20世纪早期故意让一只传染了黄热病的蚊子叮咬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说那只给拉齐尔致命一口的蚊子,并不是他喂养的试验样本,而且是一只野生蚊子。

回顾医学的发展史,我们还真应该好好感谢实验动物的贡献,不然医生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危职业了。

自己给自己切阑尾

要细数近几十年惊世骇俗的外科医生,苏联大夫列昂尼德值得你写一个“服”字。

年4月29日,作为苏联新拉扎列夫南极科考站驻站医生,列昂尼德·罗戈佐夫顿感右髂部剧痛,同时有恶心呕吐和发烧,他当即认定自己是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

但考察地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外科医生,他决定自己给自己做手术。

手术采取局麻方式,通过镜中影像进行手术。

由于麻药的效力,列昂尼德在手术中一度出现了神志模糊的情况,几经波折,历时分钟的手术圆满成功,最后自己缝合了12cm的腹部切口。

尽管当时他才27岁,已经名扬世界……受到列昂尼德事迹的启发,不少影视作品也出现了对着镜子手术的桥段,如《火星救援》中的马克达蒙,《第一滴血》中的兰博,以及冷酷柔情的豪斯医生。

干了这杯细菌培养液

在很长一段时间,医学界认为在胃粘膜的强酸环境下是没有细菌能生存的,是胃内压力或辛辣食物导致了胃溃疡。直到年,澳大利亚内科医生巴瑞·马歇尔在管理胃部不适的病人时,在许多患者的胃内找到了一种螺旋状细菌,而且部分患者经过抗菌治疗后胃病明显好转。

经过细菌分离和长时间体外培养,马歇尔和他的团队终于培养出了这种细菌,并尝试发表这一重大发现——他认为这种细菌和胃溃疡、甚至胃癌有很大相关性。

但由于主流观念顽固,加上当时抑酸剂有重大份额的市场,马歇尔屡屡碰壁,数次投稿被拒。情急之下,他直接干了一杯细菌培养液,试图在自己身上证明其理论的正确。10天后进行的活组织检查证实,这种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胃,他患上了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发展成胃溃疡。

又过了8年时间,马歇尔和沃伦的理论才被人们普遍接受,他发现的这种细菌正是目前无人不晓的幽门螺杆菌。不过他们的研究工作最终让他们在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医学奖。

发明腰麻,自己和助手先试试

说到妇产科手术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奥古斯特·比尔发明的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在妇产科领域,腰麻的出现让剖宫术得以发展,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年,奥古比斯发明了腰麻,为了了解合适的可卡因的注射量,为此他决定拿自己开刀。当他的助手从腰椎为他注射可卡因时,器械出现故障,实验失败了。

然而这两个人并没就此放弃腰麻试验,这次他们换了一下角色。助手被麻醉后,比尔开始用针刺,用锤敲击,用火烧他的助手,并拔掉他的阴毛、挤压他的睾丸,他想尽一切办法,查看这种新方法的效果。可卡因失去作用后,尽管他们二人都因此受到伤害,但是他们还是为庆祝成功喝的酩酊大醉。

可对他们来说,接下来的几天就像一场噩梦,他们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虽然比尔恢复了正常,但助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得继续代替他的老板。随后希尔德布兰德与比尔发生激烈争吵,他成为批评比尔最激烈的一个人,他否认比尔发明了腰麻方法,可见其矛盾之大。

但正因两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无痛人流等手术。

医生值夜班的科学根据

值夜班一直是许多医生不能过上幸福美满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不少低年资医生在每次值夜班时,还会向夜班之神虔诚祈祷一下,企盼一个平静的夜晚。

殊不知,竟曾有一位医生为证明值夜班的的科学合理性,不会影响人的健康,特地贡献了自己一个月的睡眠。

年内森·克莱特曼和助手一起搬进了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

这个洞穴位于英尺的地下,是研究生物钟的绝佳地点。那里没有自然光,而且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得知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夜晚。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他们不仅要与世隔绝,有可能患上幽闭恐怖症,而且这两名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还必须与老鼠共用一张床。

为了拿自己做实验,内森搬入洞中居住了一个月,看人是否能适应一天28小时的周期。一个月后,经过努力改变睡眠模式和作息,内森和助手已经能适应28小时一天的生活。他们的研究增加了人们对人类生理节奏的了解,为倒班工人和医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克莱特曼不仅进入洞穴,为了经历长时间的黑夜和白天,他后来还在潜水艇里和北极呆过一段时间。

相信看到这里,读者对于内森的感情是五味陈杂的……起码咱们值夜班符合生理学基础,不伤身体?

留下“死亡笔记”的医生

众所周知,可卡因是强效止痛剂,被广泛用于外科止痛和肿瘤临终患者,但可卡因的副作用也很多。

为了研究可卡因的副作用和使用剂量的关系,美国直肠病学家埃德温·卡特斯基突发奇想,希望给自己注射可卡因,并把自身的临床症状记录在办公室墙上,完成这项研究。

但由于可卡因的幻觉的副作用,导致埃德温的笔记非常潦草,而且没有逻辑。

早期的笔记记录了“瞳孔扩张,视力保留”,到后来就是“可怕的抑郁,建议所有医学博士都不要使用它”。

埃德温不断加大剂量,但由于可卡因的作用,埃德温没能按照预定服用解救剂,最终因于摄入可卡因剂量过大而致死,留下了一面墙的潦草笔记。

可惜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笔记获学术界称赞,这一墙没有逻辑和科学价值的笔记还被外界戏称为“死亡笔记”,看来医学实验不适合异想天开。

从历史来看,医生拿自己做实验并不是李大威的专利,不少医学先驱都在自己身上做过更加凶残的实验和尝试,他们的付出大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果然医生对都自己挺狠的!

责任编辑:小贫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xenwy/6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