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今日案例
32岁的小王从事长途运输,在出车途中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出冷汗、气喘等症状。他以为是中暑了,医院一查,竟患上了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紧急救治才转危为安。
最新消息
中央气象台预计,本周,我国大部地区将遭遇暑热天,热浪同时持续袭击南北方。年7月10日,高温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河北、山西、陕西等9省区气温将超35℃,局地可超过40℃。11日起,南方将迎来高温闷热天气。进入小暑节气,高温开迅速抢夺地盘,尤其是北方热力不断升级。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为当年的入伏日。今年6月21日夏至,7月12日是其后第三个“庚日”,即本周三(7月12日)将要入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节气历法在黄河流域有着较高的准确性。据华北区域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庆梅分析,华北地区本周将受高空暖气团持续控制,北京也将迎来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建议广大市民中午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多食蔬果,及时补水。
过了夏至,气温飙升,尽管几番大雨,依然是“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的季节了。发烧、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有这些症状,你会不会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中暑了?其实,你很有可能是“假中暑”了!不少疾病早期的症状跟中暑比较像,难以区分。到底哪些症状是“假中暑”呢?发生中暑时又有哪些禁忌呢?小圈儿这就带你去看看!
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乏力
部分急性心梗表现与中暑的先兆症状非常相似,急性心梗的主要症状是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这点可与中暑区别。一旦出现上面说的症状,别轻易做“中暑”的判断,可以先将怀疑“中暑”的人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如果配合其他消暑措施后,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医院诊治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恶心、呕吐、腹痛
中暑和急性阑尾炎这两种疾病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的症状,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虽然与中暑的症状有点类似,但是急性阑尾炎也有自己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转移性右下腹痛,也就是说急性阑尾炎的腹痛起初出现在中上腹或脐周,与中暑相似,但数小时后会转移到右下腹。所以,出现这种症状时十有八九是急性阑尾炎了,医院就诊。
皮肤潮红、烦躁不安
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引起的乳酸性中毒,早期的表现就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逐渐发展到皮肤潮红、烦躁不安,以致发生昏迷,这种症状与中暑的症状相似。夏天如果出现了“中暑”症状,正在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经常规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的人应考虑到该病,医院就诊。
四肢酸软无力、胸闷、呼吸急促
低钾血症与高温有密切关系,夏天食欲不振,导致人体日常钾元素摄入量偏低,这时如果又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大量出汗,使大量钾离子随汗液流失,就会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的最大危害在于会导致心脏传导阻滞、节律异常,严重时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夏季防缺钾可多吃含钾食物,如瘦猪肉、鳝鱼、海带,新鲜蔬菜(菠菜、马铃薯、大葱、芹菜、毛豆等),水果类如草莓、杏、荔枝、桃子、香蕉、苹果等,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可多饮茶。
中暑后食用禁忌
(1)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2)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揭晓
“您知道我国第一个推行住房公积金的城市是哪个吗?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呢?”
答案就是:年5月,上海市作为我国第一个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经验的城市。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肯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在全国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因此国内从那个时间开始。
本期问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哪天开始算是数伏了呢?
欢迎圈友们留言回答哟~
听完说冬道西,《生活圈》节目马上开始!今天节目有什么精彩内容?别忘了准时收看,CCTV1早8:33分《生活圈》!
主编|关芳
编辑|赵蔻蔻(实习)
视频|胡栋栋
维护|牛雨荷
部分内容来源:
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天气网
点
猜你喜欢:
1、夏日阳光、蚊虫叮咬、天气闷热~这些都是你生这种病的元凶!
2、夏季你还在和蚊子、蟑螂这些虫子搏斗吗?学会这5点,虫子远离你~
3、急救远不止打那么简单!守护家人安全,这些技能你必须学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精彩节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