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计虎
01
某个不小的城市,有个不小的某公司。在某公司的旁边,有一个刚开业而且不小的某饭店。
这天,某不小的公司的某人,和数位员工到这家不小的饭店用餐。接待他们的是个相貌姣好、身材不高不低、体态胖瘦适中、约十八九岁的姑娘。
这姑娘眼生,看样子是在农村长大而且刚来时间不长。
姑娘说话音质柔美清脆,虽寡言少语有些拘谨,但她胆怯中透着淳朴与善良,羞涩中透着自信与坚强。
客人点了姑娘推荐的招牌菜,以及素常菜品若干,准备开吃。
此时,姑娘开口了:“嗯、嗯,我们店刚刚推出一道石磨蘸汁豆腐。豆腐做工纯真,工艺传统,柔嫩可口。嗯、嗯,蘸汁材料还可调。可香、可甜、可辣、可麻。嗯、嗯,口味可淡可重,随意调配。这蘸汁豆腐可谓是,充饥解馋,香醇开胃,好吃不贵。嗯、嗯,只要八块,是否来一份?”紧张结巴,却一气呵成,用足了形容词。
客人没有多想:“一道蘸汁豆腐,不过八块钱一份,来一份吧,让我们尝一尝。”
蘸汁豆腐确实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
很有一段时间,某公司某人他们,由于工作需要,或是招待客人,或是“凑份子”,或是食堂不赶搭,经常是三五结伴、八九成桌“光顾”这某不小的饭店,和姑娘自然也就很熟络了。
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姑娘不仅人长得俊俏,而且适应“角色”非常的快。不仅聪慧机智,而且心底善良。接待客人落落大方,推荐菜品适量有度,看客户“档次需求”推荐菜品。让客户“上档次”、“有面子”,还要让你“省钱”。
姑娘做到了,水产、飞禽、走兽、果蔬,适可而止,有机搭配。荤素搭配、凉热搭配、色泽搭配、高中低档次搭配,总是搭配地让你看来妥之又妥,无可挑剔,花钱不多,让你满意。真可谓“量体裁衣”、“看人下菜”。
蘸汁豆腐成了新老顾客的必吃小菜,有时忘记了点它,姑娘就会提醒加上。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一道蘸汁豆腐,区区小菜一碟,虽卖相很好,可它毕竟没有多大的利润可图,姑娘为什么竭尽所能地推荐?
02
这天,某某庆祝生日,足有三桌人众,订在姑娘这不小的饭店。
姑娘根据庆生宴的基本特点,干练利索的安排了菜品,但超乎以往的没有推荐蘸汁豆腐。
当姑娘点菜完毕,就要离开下单上菜的时候,某某质疑地问:“今天为什么没有推荐蘸汁豆腐啊?以前每次必推呀!”
姑娘说,“今儿人太多,这份蘸汁豆腐就不上了吧,少了不够吃,多则没必要,反正以前你们也经常吃,改天再吃吧”。姑娘说完,便欲离开去忙着照应相关的食客。
某人正好把平时积攒的疑惑爆发了出来。执意要弄清原委,有点不饶人的意思,坚决地说,“蘸汁豆腐一定有故事!区区八块一份,按人头每人一份,上!今天一定要吃这蘸汁豆腐”!
姑娘低沉地说,“不好意思,对不起。由于配送加工蘸汁豆腐的人,家中出现了变故,加工能力有所减少,需要配送的业务客户却越来越多,今天配送到我们店里的蘸汁豆腐少了些,建议我们今天就不再吃蘸汁豆腐了,敬请谅解”。
某某他们一众多人,看到一道蘸汁豆腐,明显勾起了姑娘的心事,想必姑娘和蘸汁豆腐必有渊源,就愈发想知道奥秘所在了。
在大家的执意追问下,姑娘娓娓道来。
03
姑娘出生在偏远山村,家庭生活也不富裕。父母就她一个女儿。高中毕业后,考虑父母的辛劳,决定到这不小的城市打工。
刚好,这不小而又刚开业不久的饭店缺人手。姑娘虽然羞涩腼腆,但模样长得俊俏可人,举止又大方得体,说话脆声灵气,被招收成为了服务员。
姑娘进城后,父母非常想念,常常坐立不安。俺姑娘吃得怎样?住得怎样?冷暖谁管?有病咋办?担心姑娘在城里受委屈。
索性,老两口收拾行囊,找姑娘去!
姑娘爹娘,有一手石磨蘸汁豆腐的好手艺,准备继续做蘸汁豆腐,既能维持生计,还能和姑娘团聚。
事不迟疑,爹娘连同做石磨蘸汁豆腐的家当一起,全家就搬到了这个城市。
为了节省开支,老两口在偏僻的地方租了房子,石磨、黄豆、黑豆、葱、姜、茴香、大料、芝麻、辣酱等材料准备齐全,“石磨蘸汁豆腐坊”隆重开张了。
初来乍到,蘸汁豆腐虽好,可销路难畅。姑娘在饭店工作时间也不长,也没有很好的收入。房租虽然不贵,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姑娘说“我看父母起更赶早,不辞辛劳,曾经有心让他们回到山里老家去。他们为了团聚常见面,执意不肯。其实,有爹娘的温暖,我也不想分离。日子再艰难,可心里总是甜甜美美的”。
“我要改变这个现状”姑娘讲“我们这个饭店,没有石磨蘸汁豆腐这个菜单,恰好老爸老妈的石磨蘸汁豆腐工艺传统,货真价实,口感上乘,我就想把自家产的豆腐推广出去。我必须试试。”
货比三家,菜品五位,此乃饭店经营的基本之道,姑娘便向老板推荐了老爸老妈的石磨蘸汁豆腐。
就此,姑娘老爸、老妈的石磨蘸汁豆腐就“进店开始销售了”。
可是,姑娘并未说明真实情况,以防老板作难、猜疑或者照顾。
姑娘说,“每当老爸老妈蹬着三轮,哼着老调,向饭店配送蘸汁豆腐的时候,我就假装不认识热情大方地接应,看着二老喜不自禁,我也高兴不已。”
姑娘边笑边说,“两老还时常顺便把家中带来山果零食偷偷地塞到我的兜里,生怕别人发现,那个美呀,难以言表。我看着略显苍老的爹娘,爹娘乐乐滋滋瞧着我,说不尽的幸福和喜悦。”
好一幅美丽动人的“风情画”!场面令人留恋羡慕。
蘸汁豆腐的销量天天有增加,经济收入天天有盈余。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0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天,二老照常早早起来,老爸加工石磨豆腐,老妈调制各种不同口味的蘸汁调料。黑豆豆腐、黄豆豆腐齐备,酸、甜、香、辣,麻汁、椒盐各色口味,一应俱全。一切准备就绪。
天刚麻麻亮,二老春风满面,喜在心头,登着三轮哼着小调,行进在配送蘸汁豆腐饭店的路上。劳动创造的幸福感,美哉!美哉!
行进中,二老突然发现,在路边坐着一位面色憔悴的中年妇女,衣衫有些褴褛,神态凝重。怀中还抱着个六七岁左右的女孩,女孩还时不时的挣扎、啼哭,看起来非常难受。此情此景,令人担忧。
老爸说“我们去看看”。
老爸上前问明情况,不由分说,不顾自己的生意,将蘸汁豆腐以及蘸汁配料卸在路旁,分付老妈看守。毫不犹豫地登上三轮,快医院。
在医院里。老爸迅速代为中年妇女为孩子挂号急诊。经查,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办理住院手续。
殊不知,祸不单行,就在孩子生病的前一天,中年妇女仅有的两千元,被小偷偷去了。孩子得了急病,手中分文没有,如何给孩子看病啊!因此,就在中年妇女正悲哀的坐在路边发愁,走投无路的时候,被两老发现了。
可老爸手中的钱也很少,也不足以交付住院押金。说时迟那时快,老爸赶忙电话姑娘。
姑娘正巧还没有到上班时间,来不及梳妆打扮,麻利的洗漱着装,骑上电动自行车,急速送来现金五千元,交足了住院押金。
说来悲惨,该中年妇女,命运坎坷。丈夫刚刚被病魔夺走了生命,把他们所有的积蓄用完耗尽,而且中年妇女身体也有些许残疾。
现在丈夫去了,又没有其他亲人照顾。她只能在一个小店里帮人打扫卫生,和幼小的女儿相依为命。收入微薄,只是聊以维持生计而已。仅有的两千元也被人偷去了,现在女儿又得了急病,这不是祸不单行是什么,真是灾祸连连啊。
姑娘一家三口,本就善良厚道。碰上这种情况,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一定要帮助他们娘俩。
姑娘及其老爸、老妈,毫不犹豫的将中年妇女安排在他们租住的地方,并尽全力照顾。
房漏偏逢连阴雨,医院陪护照顾小女孩的时候,由于地滑,不慎摔伤了胳膊,造成骨折。
小女孩住院治疗和姑娘老妈住院治疗,合计花费三万多元,造成姑娘举债两万余元。石磨蘸汁豆腐加工还需要周转金。
这对姑娘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但是,姑娘她甘心情愿,毫无怨气,毫不退缩。
05
现在,中年妇女和女儿,一起住在姑娘老爸、老妈租住的“豆腐坊”中。
中年妇女因有残疾,对石磨蘸汁豆腐的加工、销售虽有帮衬,终究是力不从心只能是打打下手。而姑娘老妈由于胳膊还未痊愈,干起活来自然也受影响。加工石磨蘸汁豆腐的产量也自然就供不应求了。
所以,姑娘这些天,也就有意减少了蘸汁豆腐地推荐。其实,心情也受一定的影响,情绪也有些低沉。
尽管如此,因为姑娘的善良和担当,姑娘能够直面现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还产生了更长更远的想法,她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她要为中年妇女女儿的前途着想,跑遍了附近的学校,为孩子安排到了一个不错的小学,孩子开始读书上学,学费及其日常生活开支完全由姑娘一家负担。
当下,姑娘称中年妇女大姐,中年妇女称姑娘爹娘为叔叔、婶婶,中年妇女女儿称姑娘小姨,俨然组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姑娘说“我要为我家这个小妹妹的一生考虑,一定想法改变她穷苦的命运,为她打下好的基础,让她上学,让她上大学,上国家最好的大学。我还要照顾带有残疾举目无亲的大姐”。
姑娘非常动情的说“这就是我为什么坚持经常地向大家推荐蘸汁豆腐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今天没有推荐蘸汁豆腐的原因所在。”
姑娘进一步说,“我推荐是因为它好吃不贵,我推荐是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计和幸福。我不卑不亢,靠劳动生存,我富有爱心,能够为他人做点什么,我意为应该,也是动力”。
姑娘显得有些激动,“现在我们全店员工谁都不知道,我所推荐的蘸汁豆腐是我老爸、老妈的石磨蘸汁豆腐。老板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家庭的现实状况。我希望,各位贵客,为我推荐蘸汁豆腐的来龙去脉保密。我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现在家庭所处的境况。”
此时,姑娘似是若有所思,带有强调之意的口吻说,“我不想让人们认为,我是弱势群体中的一族,让周边的同事和大众为我添加怜悯之心。我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善良、过好我们的生活。我要有所担当,而且必须担得起,担得好!希望贵客们不要张扬,尤其是不要让我们老板知晓,以防节外生枝。”
姑娘说完,反而又活跃了起来。好像是感情得到了释放,脆生灵气的说,“今天我们是庆生宴会,人又较多,蘸汁豆腐虽少,我白送三份。费用记在我的账上,也算我对寿星的祝福了。希望大家今后还吃我家的石-磨-蘸-汁-豆-腐”。
姑娘的讲述,流露着她那炙热、纯真的感情世界,表达着她那厚道、善良、担当、不屈、向上的精神风貌,打动了每一个在场人们的心。
这时,显得姑娘更加沉稳、干练、精明和漂亮了。
顿时,宴会厅,全场起立,掌声一片,短时间却又鸦雀无声,静得出奇。
刘计虎,河北省任县人,年出生,年入伍,年从部队转业到邢台市人民法院工作。现已退休,赋闲在家,含饴弄孙,用文字记忆过往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