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李阿姨因右下腹疼痛3日余、在家门口诊所应用止痛药没有效果来医院就诊,让他们一家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的单纯的“肚子疼”,经过普外二科刘建刚副主任医师仔细检查,最后竟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并且第一时间实施了急症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进一步明确诊断为“直肠破裂”,当时腹腔内布满了粪便和脓液。由于手术及时,患者没有发展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因而得以成功脱险。
”年7月21日,李阿姨突感“右下腹疼痛”,没有明显诱因,呈阵发性隐痛,伴腹泻、发热、恶心,呕吐数次,因症状较轻,家人陪其于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止痛药治疗,效果不佳,23日,李阿姨在家人陪伴下来医院急诊科就诊,普外科二病区会诊后,以“腹痛查因”将李阿姨收入院。
李阿姨身体患多种疾病,患糖尿病20余年,在家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最高血糖达19mmol/L;既往有宫颈癌病史,术后行周期性化疗,目前病情稳定。
入院后,刘建刚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细致检查和查体,当时腹部查体仅仅为局限在右下腹的压痛、反跳痛和局部肌紧张,阑尾彩超提示右下腹长管状低回声,腹腔少量积液,怀疑为急性阑尾炎。医生给予患者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尚稳定。
24日早晨,刘建刚副主任医师再次为患者查体,发现经过抗感染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腹肌较紧,压痛范围较前扩大,有扩展至弥漫性腹膜炎趋势,同时心率较快,但是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象不高,刘建刚副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经验认为,患者可能有严重的腹部急症,目前血象不高可能为感染较重患者免疫受到抑制,急需手术探查治疗。他一边安排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一边将可能手术的情况向家属作了病情告知。家人一听要手术,开始有些不太接受,他们想不到就是一个肚子疼,竟然和腹膜炎、急腹症等词汇联系在一起。随后的腹部CT检查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诊断,CT提示有消化道穿孔,是阑尾穿孔或结肠穿孔或直肠穿孔还不好确定。看到CT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刘建刚副主任医师果断决定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消化道穿孔如不及时手术,患者很可能就发展成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很高,到时手术就来不及了。”刘建刚告诉患者家属。听到如此严重的后果,患者家属最终同意接受手术。
7月24日上午11时20分,尽管已经接近中午午休时间,医护人员没有一丝耽搁,立即为患者手术。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协助下,刘建刚副主任医师和助手魏传奎主治医师、焦猛主治医师及王昕住院医师,为患者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打开腹腔,医生发现患者腹腔内粘连较重,分离粘连,见大量黄白色脓液和粪性物质布满腹腔间隙,量约ml,伴有恶臭,小肠广泛扩张,壁厚水肿,直肠上段肠壁局部坏死穿孔,面积约占肠管三分之一,术中明确诊断为“直肠穿孔”。术中,医生全面清理了患者腹腔内脓液和粪性物质,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腹腔,切除穿孔直肠段,并行造瘘术。17点15分,经过近6小时精心操作,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又给予抗感染、营养、能量及对症处理,患者转危为安,于8月15日康复出院。
专家:老年人腹痛莫大意,及时就医辩缓急
刘建刚副主任医师指出,结直肠破裂死亡率高,有报道称能超过50%,而在老年人中死亡率更高。患者能够顺利从如此凶险的疾病魔掌中全身而退,得益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手术的果断及时。医生准确诊断是一方面,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非常重要。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刘建刚副主任医师说,老年人许多病症表现不典型,有的看上去腹痛不剧烈、血象不高,家人就以为病情不严重,不及时就医或自行服用止痛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他提醒大家,老年人出现腹痛治疗却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关键是要及时明确诊断,辩证施治,不要因大意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防止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文:周苏图:金羿
本期编辑:和树芸马骁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