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中前进浙里是我家百年大业百姓小

在风雨中前进01“未曾清贫难成人”

为深入了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状况,我采访了我的太公,他如今已经有九十六岁高龄了,行动甚至有时候连说话都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我向他问及年轻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时,他一直在反复提及一个字,“苦”。

他说道,“那个时候我们能有一口饭吃,不管吃的是什么都高兴,粮食很紧张,日子非常困难,”尤其是在说到“非常”这个字眼的时候,他是加强了语气的,当思绪被带回到曾经那个苦不堪言的人生阶段,他的眼神里不禁流露出一种对往事的悲伤。

聊及自己的一生,太公说自己没干过什么正经的工作,没当过兵,因为受时代、环境和个人条件的制约,他一生都以务农为主,早期有短暂地在生产队里工作过,主要还是后期在田里种园。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出门劳动,一干就是一整天,每次要到天黑了才可以回家,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然而自己这么苦下来也才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他跟我说道,那个时候还经常能在街头看见捡垃圾吃的小孩,那种大的垃圾堆上面苍蝇嗡嗡嗡地叫,味道更是恶臭扑鼻,很多乞丐和没家回的孩子们就在这里面翻垃圾,捡一些残羹剩饭吃。在我的印象中,其实一直都知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当太公将这些事情赤裸裸地说出来并且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才发现那时人们过的日子远比我想象中的要苦难得多。

期间太公还谈到自己以前被土匪绑架的经历。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村里经常会有土匪来家里抢劫,有钱抢钱,有米抢米,有番薯抢番薯,总之就是有什么抢什么,只要家里有的东西都会抢光。他说到自己有一次就被土匪绑架了,要求家里用钱去赎人,他回忆起来自己在那边关了起码有半个月,不仅是他,甚至连太太公小时候也被土匪抓过,曾经的生活如今再次想起来,太公说,“你们现在的生活相当不错了,生下来都没吃过苦,我们以前的人一个个就是这样吃苦长大的,饭吃不饱,衣服没得穿,小的时候就要去田里干活,那时候生活条件就这样,也没人喊累,所以说以前的孩子能熬能苦,像你们现在的小孩,动不动就说苦,有东西给你们吃你们还挑三拣四,要是把你们放到我们那个年代去过几天,回来就什么都不嫌弃了,”虽然知道太公这番话是打趣,时间已经定性,不可能真正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生活,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当今这个社会的年轻人,能吃苦耐劳的有多少呢?

太公、太婆在家中吃饭

02“甜从苦中来”

接下来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生活状况,这一时期我采访到了我的爷爷和外公。爷爷出生于年,因为是沿海一带的居民,所以年轻的时候以出海捕鱼为生。当我问及他年轻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时,特别是从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生活条件相较于之前有没有好转,他提到的也只是有略微的好转,但整体还是很贫穷。他给我讲述了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那个时候,粮食没得吃,导致饿死了周边大大小小好几户人家,这个时候的日子是相当困难的,年也正是饥荒的时候。他说自己村里的条件已经算是好的了,因为土地多,番薯这些粮食还吃的上口,像别处山里饿死的人数不胜数,还有很多人甚至为了吃上一口饭而嫁到自家村里来,这种情况很多见,人们的生活一直就是这样有一顿没一顿的过来的。

爷爷还跟我讲到,大跃进那个时候大家都喊着三面红旗的口号,吃的是集体饭,大家都在食堂里吃,自己家里不能煮饭,要是有违反的被抓到了就要处理。他回忆起来以前有一次自己半夜胃痛,太公就想着要煮点粥给他喝,后来被干部发现警告了,说他不听从上头的指令,那次之后就没敢再偷偷煮饭了。

相比之下,外公家里的条件比爷爷家好点。外公出生于年,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船上捕鱼了,这一行一做就是十几年,后来才回到家里开始办油库,主要就是负责卖柴油给航海的渔船,这一行一直做到自己退休。他说他们那时候,在粮食方面,吃的仍然是以番薯为主,他提到最困难的不过就是年左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那个时期。当时吃集体饭,自己在田里种的粮食都要上交充公,吃饭的时候也是食堂统一烧好大锅饭,按照每户人家的人头数分饭,总之就是不能自己烧。因为太公(外公的父亲)那时候是在厂里负责烧饭的,外公说自己有时候就会提前拿个饭桶去旁边等,太公烧好了都会先偷偷舀一勺给他,像有时候煮了番薯汤,等全部人的饭都盛完之后,锅里总会剩下一些番薯渣,外公就会把它们舀来吃掉,谈起自己的这段往事,外公打趣般地说道。

穿着方面,外公也说有感觉到改善,慢慢地因为家里条件变好,开始穿得起白洋布了,有时候会也用卡其布和的确良缝衣服,然后自己在家里面染色。

最后住行这方面,外公说老一辈的人住的都是黄泥砌的房子,也有那种茅草屋,住茅草屋的话平时问题都不算大,但是一到刮风下雨天,屋子里就会漏雨,炕上地下全都是接水的脸盆,苦不堪言,后来到自己那时候就是住石头屋了,相对来说好一点,不过都要自己去担石头盖房,刚开始只有一层,后来一年一年慢慢扩建到两层,之后到三层,家里的用具也不断在添加。那时候其实汽车也有了,但只有大户人家开的起,数量不多,像在农村里主要走土道,这种也就在下雨天的时候会有些不方便,因为泥土会被雨淋得坑坑洼洼,一脚踩下去鞋子很容易拔掉,不方便,稍微远点的地方有时候要走大半天才能到,后来公交车线路多了,出门才方便了一点,不过班次很少。

外公回到自己的老家

03“改革开放硕果丰”

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生活,老人们都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外公说那时候的生活质量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提升,因为土地是分产到户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自己种粮食吃,产量每年都在提高,好的时候种的食物都会多出很多,然后他们就拿到街上卖,算多了一点收入。国家那时候也有发粮票,虽然说之前也有,但是很少,改革开放之后米票、布票、酒票、肉票这些才分的多了起来。

因为家庭收入的提高,穿着方面的质量跟着有所提升了,呢大衣成为了他们较常穿的一种面料。出行也大部分都是乘坐公交车,公交的班次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很多,改革开放之前,某一固定的路线只有一到两个班次,之后就慢慢多了起来,一天都有五六个班次了,之后还在一直增加。同样的,以汽车出行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了。

爷爷说到自己很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爷爷身体不是很好,早年工作劳累,经常有了上顿没下顿,导致没有充足的食物来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但活儿还是每天坚持要做,这样一来人老了之后病痛便随之而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都出来了。像以前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村里连个正经像样的诊所都没有,所以很多病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只能忍忍撑过去,久而久之其实这些病根都在身体里堆积起来了。但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医疗机构明显增加了很多,看病变得很方便,有一次他老人家夜里突发急性阑尾炎,医院去动了手术,术后恢复的也很好,没有落下严重的问题,他说如果在以前那个年代,半夜发这种病根本没办法,家里也没有车,医院也没有,所以多亏了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后真的把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很多。现在爷爷跟我说的最多的也就是要身体健康,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平安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如今外公家的生活水平还算不错

总之谈及改革开放之后的生活水平,爷爷和外公都说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整体的吃穿住行都在逐步提高。回想自己这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虽然前期是困难艰苦的,但也足够充实,也是一种历练。就像老话说得好,“没有风雨,哪见彩虹”,外公说自己能够见证中国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是件很光荣的事情,那么以前的中国由老一代的长辈为我们创造,如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同样要担起肩上的重任,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做准备!

END

文字:杜安妮

图片:杜安妮

鸡毛飞上天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这些年奋斗过的人生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风轻正好奋为前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照片会说话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进步史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一百年,四代人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几代人的奋斗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平凡且坚韧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山到海的距离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小康路上稳稳开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我的外公外婆百年大业百姓小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yy/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