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15%的女性在妊娠期间有可能发生早产。早产宝宝因为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健全及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孕期准妈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及早辨识早产,遍免早产发生。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国内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克~克。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健全及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且病死率升高,出生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约2/3为早产儿。随着围产期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早产的防治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早产仍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也是困扰产科医生的围产期并发症之一,探讨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以及诱因,指导孕妇识别早产、避免早产,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显得非常重要。
早产的病因及诱因
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与产妇本身的情况,如年龄、体重、生殖器官发育有关外,还与产科并发症、生育史、感染、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多为综合因素的结果。
早产按原因分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治疗性早产。
自发性早产
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5%,发生的机制主要为:黄体酮撤退,缩宫素作用,脱膜活化。
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小于18个月或大于5年;早孕期有先兆流产(阴道流血);宫内感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形支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牙周病;不良生活习惯(每日吸烟≥10支,酗酒);贫困和低教育人群;孕期高强度劳动;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及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等)。
未足月胎膜早破
病因及高危因素包括:未足月胎膜早破史、体重指数19.8千克/米2、营养不良、吸烟、宫颈功能不全或宫颈手术史、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子宫过度膨胀、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等及胎位不正。
治疗性早产
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继续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用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即为治疗性早产。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妊娠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急性阑尾炎、肾脏疾病等)、前置胎盘出血等、其他不明原因产前出血、血型不合溶血及胎儿先天性缺陷等。
第一时间知道早产
早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子宫收缩,最初为不规律宫缩,常伴有少量的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发展为规则宫缩,其过程与足月临产相似。宫颈管先逐渐消退,然后扩张。
先兆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月37周出现至少10分钟一次的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缩短。
早产临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规则宫缩(20分钟≥4次,有少量的阴道流血、阴道流液)宫缩与孕晚期出现的生理性宫缩相鉴别,生理性宫缩一般不规则、无痛感,并且不伴有宫颈管的消退及宫颈扩张等改变。
每一位准妈妈都应提防早产
准妈妈一定要定期产前检查,孕晚期节制性生活避免胎膜早破,孕期出现不规则腹痛、阴道流血、医院就诊。尤其是高危孕妇,医生会定期行风险评估。产前检查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定期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早产的高危因素,早预防、早治疗可能导致早产的诱发因素,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并发症,有效降低早产发生率。缺乏、不定期或不正规的产前检查可能会增加早产的发生率。
已明确宫颈功能不全的准妈妈,应于妊娠14~18周行宫颈环扎术。
如果在孕28~35周发生胎膜早破,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保胎措施,若胎肺不成熟,无感染征象、无胎儿窘迫应尽量保胎治疗至妊娠34周,预防感染的同时使用宫缩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尽量延长孕周。如果发现有宫内感染征象,例如:发热、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会帮助孕妇分娩结束妊娠。对于35周或有证据证明胎肺成熟发育成熟的孕妇,会采取引产,对母婴预后均有利。
尽管对早产儿的监护手段及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早产仍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妇产前检查的次数呈副相关,产检次数越少的孕妇,其并发症发生越早,病情越重,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准妈妈一定要掌握孕产期卫生的基础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与休息,进行密切的临床及实验室监护,加强产前宣传及检查,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做好早产预测工作。即便发现有早产先兆,准妈妈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过度紧张,放松心情,并配合药物保胎治疗,以期尽可能延长孕周,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改善新生儿结局。
敲黑板划重点
?早产按原因分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治疗性早产。胎膜早破在早产的高危因素中占首位。
?早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子宫收缩,常伴有少量的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发展为规则宫缩,其过程与足月临产相似。
?准妈妈一定要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做好早产预测工作。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文
张采虹
图
黎黎
编辑
王纯
妈妈爸爸在线出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