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疾病简介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发病前兆1.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如有上述脑血栓的前兆情况之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4.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5.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6.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7.其他先兆症状。除上述脑血栓的前兆症状外,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脑血栓、脑溢血发生的前兆(1)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2)突发性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3)突发性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哈欠连绵。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5)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6)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7)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8)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9)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10)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中风—急救如神日前,在接触的客户之中,偶遇一老人。聊天得知,曾经在其家乡行医多年。幸得治疗血栓一法。据老人讲。此法百试百灵,无不神效。特在此与有缘人共享。并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病人如果出现口眼歪斜,不能言则为中风和栓塞之症,应马上检查患者口腔两齿间定有两白色如带状物,并用割刀竖切断之。病人马上恢复常态。另检查舌下,如有如疣状物,应以镊子钳之出血,定有回天神力。我辈当牢记此法。救人于顷刻之间。还人健康,快乐自己。望看到此法之人广为流传,不枉老人家一番好心。脑血栓治疗方脑血栓或脑出血的患者,经常规急性期治疗后1周左右,即可应用中药治疗。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配合康复治疗,可使半身不遂、偏瘫等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和好转。治疗方法:口服中药:①上午服:川芎30g,三棱20g,莪术20g,丹参25g,赤芍20g,红花20g,黄芪50g,三七粉(兑冲)5g。②下午服:红花15g,丹参20g,黄芪20g,莪术15g,当归15g,川芎20g,甘草10g,三棱15g。由于该方活血力量较大,对脑出血的患者,开始时要适当减量。对脑出血患者用活血化瘀药,有再次引发出血的问题。脑出血的病因,一般是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或有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内压升高和脑血管壁组织脆性增加等因素而引发该病的发生。
故方中除了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同时也用益气补血,活血止血之类的药,实践证明,通过辨证组方,合理搭配,即达到活血化瘀,通络除痹的作用,又可补益扶正,加速患者的康复。中医治疗脑血栓急性期验方:钩藤30g、草决明30g、牛膝15克、瓜蒌30g石决明30g、石膏30克、生军10g、川芎15g、土虫10g、桃仁10g、红花15g: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可用水牛角粉代替)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中医治疗脑血栓恢复期验方:黄芪15g~30g、红花10g~15g、川芎10g~15g、赤芍10g、当归15g、桃仁10g、土虫10g: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水蛭6g冲服。中医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验方:生地25g山萸肉10g山药10g麦冬10g石斛12g牛夕10g巴戟天15g肉丛蓉15g石菖卜10g远志肉10g肉桂3g黄芪30g川芎6g全蝎3g~6g: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脑血栓辩证治疗方剂脑血栓一号组方:一、药物组成:钩藤15g~30g、石决明(先煎)30g、生石膏(先煎)30g、瓜娄30g、生军(后下)10g、川芎15g、红花15g、土虫10g、桃仁10g;二、适应证: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三、随证加减: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脑血栓二号组方:一、药物组成:黄芪15g~30g、红花10g~15g、川芎10g~15g、赤芍10g、当归15g、挑仁10g、土虫10g;二、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三、随证加减: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水蛭6g〈冲服〉。脑血栓三号方:一、药物组成:生地25g、山萸肉10g、山药10g、麦冬10g、石斛12g、牛夕10g、巴戟天15g、肉丛蓉15g、石菖莆10g、远志肉10g、肉桂3g、黄芪30g、川芎6g、全蝎3g~6g;二、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加减同前,均为水煎服。国医大师邓铁涛治愈脑血栓形成医案两则1、黄某,男,67岁,中医教师。
初诊:年6月8日。病史:因左侧半身不遂7天入院。患者素有高血压及肺气肿病史,7天前,早上4时许起床小便,突然觉左下肢无力倒地,当时自己还能爬回床上,顿觉气促,并发现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当日晚上时或说糊话,连日来神情烦躁激动,服自处之方药数日,5天前结合针灸,症状改善不大而入院。入院时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并请会诊。诊查:症见烦躁多言,对外界反应冷漠,口角向右歪斜,卧床不起,左上、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感觉迟钝,咳嗽有痰,色黄白而稠,7天来仅1次排少量大便,舌质红,苔白润,脉稍弦滑。
体查:血压28/13.3kPa,左眼睑稍下垂,口角微向右歪,左鼻唇沟稍浅,肺气肿征,两肺满布干湿罗音,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余无其它明显病理体征。辨证:中风(中腑),肝风内动挟痰。治法:平肝熄风,除痰醒窍。处方:羚羊角骨30克(先煎),秦艽25克,枳实10克,郁李仁10克,地龙12克,牛膝18克,钩藤15克,天竺黄10克,法夏15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每日1剂,另蛇胆川贝末2支1次服,日服2次(同时服用益寿宁,日服3次,50%葡萄糖40毫升静注,每日1次)。治疗5天后,口眼歪斜消失,大便通调,唯仍觉乏力,诉述病情喋喋不休,夜晚觉畏寒,舌质暗红,苔白润,脉弦滑。上方去秦艽、郁李仁、枳实,以党参15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黄芪30克,杜仲12克等药加减选用。第11天精神状态正常,血压23.2/13.6kPa,唯左上下肢感觉尚未完全恢复,要求出院,出院时已能步行返家。2、林某,女,64岁,港澳同胞。初诊:年1月。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患脑血栓形成,左侧上下肢完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3个月稍效而出院返穗治疗。诊查:症见左上肢全瘫,左下肢稍能提高20~30厘米,需人家扶持方能坐稳,生活无法自理。面色潮红,烦躁易激动,口咽干燥,消瘦,大便结,舌质嫩红少苔,脉浮弦。体查:左上肢肌力Ⅰ°,左下肢肌力Ⅲ°,左上下肢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血压基本正常。辨证:中风(中腑),气阴虚兼血瘀。治法:补气祛瘀,佐以养肝肾。处方:黄芪60克,当归12克,川芎6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地龙12克,豨签草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剂,留渣复煎当日服。并嘱其家人每日按摩及被动活动患肢3次,每次20~30分钟。一方到底,仅黄芪逐步增加至克1剂。
治疗75天后,已不需扶持,自行站立,借助手杖在户外步行20分钟左右,左上肢有所恢复而返香港。返港后继续服上方治疗,2个月后来信言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亦大有好转,但欠灵活,尤其是手指,走路已不用手杖,煮饭、洗衣等一些日常家务基本能自理,去信嘱其黄芪量减半,隔日服1剂,再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按语:脑血栓形成属中医中风病范围,西医对其病理生理改变认识比较具体,故其辨病更为清楚,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故进行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疗效自应比较理想。
对于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根据前人的认识与个人的临床体会,我认为可分为:①中脏:阳闭证、阴闭证、脱证;②中腑:肝阳亢盛、气虚血瘀、阴亏血瘀;③中经络:风痰阻络、阴亏阳亢等证型。我曾治疗本病数十例,并于医院搞协作时治疗20多例,疗效均较满意,特别偏气虚血瘀的病人疗效更明显。在中医方药使用方面,我是比较重视张山雷之《中风诠》和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所提供的经验的。张山雷重视肝阳夹痰夹火,治用降气化痰,潜镇摄纳诸法,乃治闭证脱证通用法则,但是要根据病情,分缓急主次施用。张氏对中风的治疗是在尤在泾《金匮翼》卒中八法的基础上又前进一大步,值得学习。但张氏略于治瘀,反对补气法,诋毁王清任用四两黄芪治疗半身不遂,故其对瘫废不用之症,认为病延已久,“皆无痊愈之望”。其实补阳还五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腑),疗效比前人方法有其独到之处;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键,在于重用黄芪60~克,甚至克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通窍活血汤加减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不可用于脑出血,应加注意,上述2方曾用于各种脑血管以外后遗症,用之得当,多获良效。
治疗中风后遗症地龙60克,全蝎60克,炮山甲60克,黄芪90克,水蛭60克,土鳖虫30克,蜈蚣30克,蝉蜕30克,白花蛇30克,川红花30克,丹参90克,赤芍60克,三七粉60克,葛根90克,益母草60克,沙参60克,黄精60克,川芎30克,钩藤90克,天麻60克,茯苓30克,白芍90克,桂枝15克,石菖蒲15克,郁金30克,全当归60克,龙骨60克,牡蛎60克,炙甘草15克。补益肝肾,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
中风后遗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痰瘀内阻,风阳时扰者,症见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急性发作半月或一月后,病情稳定,但却遗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疲软无力,或僵硬痉挛,或麻木不仁,或抬举受限,或头时眩晕,甚或二便失禁,神识时清时昧等。精选上药,各自烘干,研极细末,全部和匀,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熬水或加入米粉煮糊内服;亦可炼蜂蜜或白糖或黄糖等为丸,每次1丸(每丸内含原生药材10克),日服3次,用白开水送下。若病情较重者,药量可在此基础上每次增加30%~50%。1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一般服2~3个疗中风一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明它是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故针对此病机特点,以平肝潜阳,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为主要治则。方中以天麻、钩藤、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沙参、白芍、黄精、地龙、炙草养血熄风;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扶正化瘀;穿山甲、土鳖虫、水蛭、赤芍、三七活血破瘀;白花蛇、蜈蚣、全蝎、蝉蜕、葛根解痉除挛;桂枝、茯苓温阳除湿;菖蒲、郁金化痰开窍。若气虚偏重者,可重用黄芪,再加入党参补益肺脾;肝阳偏亢者,加入磁石、赭石平肝镇逆;语言不利者重用石菖蒲,加入炙远志以祛痰利窍;口眼歪斜者重用蜈蚣,加入僵虫解痉化痰;津枯肠燥者加入玄参、麦冬、火麻仁以增水行舟。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缩泉;头晕头痛,脉弦数而口苦,风阳复动者,选加菊花、栀子、珍珠母平肝熄风;兼有痰热者,加浙贝、竹茹清热化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者,重用当归,加入乌梢蛇活络祛风;肢体肿胀、心肾阳衰或脾虚湿阻(多见于兼有风湿痹证或心痹)者,选加熟附片、泽泻、薏苡仁或瓜萎、薤白温阳除湿化痰。若再兼关节疼痛而脉绌急者,重用地龙、川红花、当归,选加降香、姜黄、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养血化瘀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对肢体弛缓缓无力者,应重用当归、黄芪、川芎、白芍、肉桂等大补气血,温通血脉之品,而对挛缩拘急者,在此基础上应加入桑寄生、鸡血藤,并合参麦饮,重用止痉散(全蝎、蜈蚣)以滋阴潜阳,熄风止痉。腰膝无力,肝肾不足者,应重用黄精,加入杜仲、熟地、怀山药、枣皮、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肌肉萎缩者可选加猪蹄筋、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若偏瘫日久,虽加重活血药物而疗效不显者,应重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加入虻虫以增强破瘀通络之力。该方可与其他内服汤药、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治法较长时间地配合、贯穿运用于该病治疗及预防中风初期至后期恢复中的多个时期。中医名方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验案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举隅如下。石某,男,55岁。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合开窍化痰。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中风的浅谈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再发率高,必须彩用多元化治疗,鸡尾酒疗法,最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常选名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TIA发作和脑出血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浅谈三个问题,供同道者参考。1.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1.1组成及用法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30-60) 归尾二钱(10) 赤芍一钱半(10) 地龙一钱(去土)(10) 川芎一钱(10) 桃仁一钱(10) 红花一钱(10) 水煎服。1.2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四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通常用量,单位为克。“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为您推荐:
溶血栓最好的中药,4味中药,溶血栓奇效
失传已久的“化血栓秘方”!赶快来清血管、防血栓吧!
血管堵不堵,挠挠腋窝就知道,百试百灵,血管堵塞再不用输液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一招可将血管壁清理干净,软化血管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