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某,男,53岁,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
·
腹痛7天,加重2天。
现病史
·
患者缘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就诊我院普外科,据血常规及CT结果,门诊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收入院。5日前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顺,术后患者腹腔感染控制欠佳,呈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经抗感染治疗后,疗效欠佳,为求中药配合治疗,特请吾师会诊。辰下:腹胀、腹痛,口干而渴,恶热,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
·
处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姜半夏12g大黄9g厚朴12g太子参20g金银花15g甘草5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药后3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服药6天,患者已无明显症状,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术后恢复可,遂办理出院。
按语
·
追诉病史,本案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饮食失节,损伤中焦脾胃,酿生湿热之邪,湿热蕴于肝胆,致肝胆气滞,热郁少阳胆经,下移大肠,气血为之壅滞故发为本病。手术后病灶虽已切除,但病变仍存。病在少阳,邪热内郁,故恶热;热伤津液,故口干而渴;少阳不解,传入阳明,化燥成实,故大便干结不通。腹痛腹胀、发热、便闭,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少阳阳明并病之辨证要点,吾师治以外和少阳、内通阳明之法,方拟大柴胡汤加减。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此条阐释,少阳病当先和解少阳,若少阳不解,传入阳明,则需少阳阳明同治,治以和解少阳,邪热通腑。
方中柴胡疏泄少阳之郁滞;姜半夏辛开燥湿,调和胃气;厚朴下气除满,配枳实破结下气,消腹满胀痛;大黄无需后下,和余药同煎,泻其阳明热邪;枳实、大黄二药相配通阳明腑实;芍药和营阴,缓急止痛;佐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燥;金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学证实其有抗炎作用。甘草助金银花清热解毒,且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和解少阳,內泻热结之效,故证机相符,用之辄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