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熬,你会不会觉得每天都没有意义用

我的好朋友最近又要准备辞职跳槽了,这已经是她毕业3年以来第5次换工作,连城市都搬了3座。学经济的她喜欢援引一个新自由主义的说法,“我自己就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叫作CEOofMe,Inc。”

想都不用想,职场过来人们要怎么评价她这种行为,“不靠谱”,“瞎搞”,“没责任心”。在台湾,上个世纪就有人用“草莓族”来形容生于年之后的新鲜人,表面看起来疙疙瘩瘩挺有个性,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他们被认为在职场里没啥抗压能力,见异思迁,动不动就撂挑子跑人。至于反应慢的懒人呢?大概就靠着继续在工作岗位上摸鱼划水来麻痹自己,一年天里天在想着辞职,剩下一天用来思考工作的意义。

也有人表示不服,年轻人不是“洋葱族”吗?本来薪水就少得可怜,每个月还要被油价、电价、物价、房价一层层给扒个精光。还有那些酷爱画饼的创业公司,许你期权,给你高薪,结果入职第二天就倒闭了,连累你连当月房租都拿不出手。

做什么工作?工作为了什么?我适不适合工作?目前我只能肯定地对第三个问题sayno,前两个问题我挠破脑袋也没有弄明白。不过没关系,人在职场熬,谁又真的活得通透呢?只要手里的工作deadline不是明天就好了。年轻人,看开点。

下班回家,遇到地铁微商,一排排走过去拜托扫码,半车厢的人都在装睡。出了站被推销员迎面拦住,“夏季长膘你别怕,游泳健身了解一下”。进了屋,晚饭刚刚好送上门,手机里蹦出一条短信,外卖小哥叮嘱道一定别忘了给他个五星好评。好奇,他们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每天用职场三问拷问自己?他们的工作有意思吗?行业里有什么内幕?接触过什么奇怪的人?有没有想要吐槽的职场套路?恐怕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的残酷物语吧。

如果你对你的工作有些想说的,不妨来「短故事学院」写写你的职场故事。最新一期将从6月24日开始,三明治为职场人士开次小灶。你会在导师的带领下,花12天时间来写一个属于自己的好故事,锻炼你的写作肌肉。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拥有一位尽职的“编辑”、“老师”的陪伴,一对一和你保持沟通,为你的写作提供详尽的修改意见,挖掘你的职场里看似平常但充满趣味的故事。

之前的「短故事学院」里壹壹写到自己在北川的特殊职业——计生干部,在入职前她在脑中勾勒出自己成为计生专干的讨厌模样:头发扎起来,编成辫子,穿一件花格子衬衣,一条深蓝色牛仔裤,套一双胶鞋,整日去看东家的儿媳妇怀孕办证没,西家有了一个女儿,老婆怎么又挺着大肚子。

点击图片阅读《我在地震后的北川做计生干部,遇到失独父母》

如何组织素材碎片,导师兰莲超的点评

不知道故事里你准备出现几个主人公?有点担心你会把它变成一个个你做计生专干时记录的案例集合。现在第一对夫妻的故事蛮有代表性的,后面可能还需要接着讲完,通过他们把地震区域失独父母的情况带出来。第二对夫妻的故事,可能你是想用来表现落后山区的生育教育情况?做试管的确是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想看看你之后怎么把这些人物的故事串联在一起。

在和这两对夫妻打交道的过程里,你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未婚外地女孩子做计生工作的不容易表现出来。另外感觉第一对夫妻的性质更像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后对失独产生恐惧的一个例子,就是地震这件事,让大家对只有一个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后面那对夫妻就是非常直接的“失独父母”例子。两个群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好把握。

壹壹的课后反馈

我写的故事,和一开始想写的故事有一些差别。在导师的指导下,现在的内容有丰富且更有层次感。还有一些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写得比原先更深刻一点。在细节上,导师让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更细,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深挖。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提出了很好的可操作的建议。对我下次想写的内容有启发,比如,我在北川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故事。

Conrad曾经是一名游戏开发师,后来转行成为占星师。为了确认内心的想法,他甚至专门去了一趟台北,寻找一对夫妻回溯前世。在完成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导师为他解构主题、素材、开头、人物爬升、高潮、结尾。

我们可以来看看Conrad的开头修改情况:

向上滑动阅览

其实做占星师的日子也不是很悠闲,尤其是一个不出十年,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和名气的占星师。应该说,不论做哪一行都不容易,都要付出辛苦。但当一个人做到自己喜欢,又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的时候,内心的状态一定是不一样的。按照《缝纫机乐队》里的说法:当心里有股劲儿的时候,想的是每天什么时候开始;而如果心里那股劲儿泄了,想的就是每天什么时候结束。

现在做占星师的日子里,日常的工作除了接一些个案咨询之外,也会看看书和文章,或者上一些提高和心理学相关的东西补充自己。也会想着写一写人们成长的故事。

在做咨询的时候,也要全城满处跑。事先需要按照客户所填的咨询表格做准备,打印客户的星盘,和录音笔,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结束之后要及时把录音发给对方,同时自己视情况做相应的总结。虽然收入还不是很稳定,不过几乎每天感觉都是积极的。

我在以前刚开始做游戏开发工作的时候,心态也比较积极,但很快就变成了盼着每天赶紧结束。因为我发现了团队上下的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的角色,就连策划人员也不例外。对于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来说,真可谓是悲剧。

导师万千的意见

目前这个版本的开头,比较平淡。可能是因为从日常工作写起,变得有些列举式地记录,而没有找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开头。

之前我建议你从占星师的日常写起,是希望你能够捕捉工作当中“与众不同”的地方,比方说占星师需要具备什么仪式感吗?你现在会怎么和自己的前同事(假设一个不了解占星,而且知道你的一部分历史的人)介绍你现在在做什么呢?

如果从这个开头写起,让你有些犯难的话,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从自己辞职那一天写起。当时辞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情形?盘算了很久吗?和之前的同事说过你要去做占星师吗,他们的反应是什么?离开前公司办公楼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有过彷徨吗?家人、朋友听说你要去做占星师,他们理解支持吗?预约公告。自那时起,精心制造的凤求凰手办就备受召唤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y/4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