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最怕被教科书坑!
插画出错、史实出错、地图出错、读音出错、答案出错、删改没逻辑……教科书留给老师的“坑”实在防不胜防。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还算不错的结果,如果上来就遭遇专家型家长打脸,教师权威肯定一落千丈。
老师吐槽教科书,已是工作中的常态。但,如何吐槽出新意,吐槽出高度,我们还得看这两本书↓↓
第一本是《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此书是郭初阳(作品《言说抵抗沉默》《颠狂与谨守》)蔡朝阳(作品《但得爱书人似我》)与吕栋合著的小册子,篇幅不大。
这本书以母爱主题切入,观察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的质量。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的四大缺失,即:事实的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
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事实的缺失。
例如我们熟知的爱迪生救妈妈。课文中,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因房内只有几盏油灯,医生无法进行手术。小爱迪生突发奇想,利用镜子的反光,把油灯的光束放大加强,妈妈因此成功进行了手术。
作者考究却发现,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年,而爱迪生生于年。也就是说,“爱迪生救妈妈”时,不会有阑尾炎手术。并且,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
其实,这样的课文不在少数。但有人认为,细究这些问题无益于学生进步,“只要故事传达真理,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郭初阳批驳道:“真理从来不是通过假话传递的。”
整体来说,有评论说此书太偏激,也有人说这本书说到了老师的心坎上。但就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本书在年出版后,掀起了一场语文教科书批判热潮,同时,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则卖疯了。
读到这,可能有人会感叹,国内的教科书实在僵化,我们应该多看看国外。可惜,国外的月亮也不见得那么圆。
接下来向大家推荐的第二本书,是《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这是本讲述美国历史教育问题的畅销书,曾经荣获过各种的大奖,也是“年影响教师的本图书”中的前十名。
作者詹姆斯·温洛从哥伦布时代开始,对美国教科书中的历史进行批判。他重述哥伦比亚、第一个感恩节、越南战争等,他告诉读者,美国历史教科书是如何通过回避和转移重点来“塑造历史”。
这本书特别适合教师,尤其是语文、历史老师,还有其他对历史有思考的人阅读。
这两本书为我们吐槽教科书提供了新视角,指导我们如何成系统、有理有据的批判。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泼冷水的书和老师。可我坚信,教师不是流水线的工人,而是能指导学生去伪存真并深度思考的人,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而成为灵魂工程师,就必须承受批评,苛求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