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医院的写真
是部队教会了我治病救人的本事(四)作者:张刚
求学务实篇(三部曲)
二,课间临床教学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在这个很重要的理论指引下。我们把一些教学医院去讲,于是学员们医院展开临床教学。我班13人由内外科的部队主讲老师带领下,住进海城县(如今海城市)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课间临床教学。
因为当时处于解放军与地方相互学习热潮中,所以到那里是非常受欢迎的。再加上解放军有着优良的爱民光荣传统,不拍脏不怕苦,医院做了大量的好事。故,得到患者的好评及医务人员的认可,为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讲几件记忆中的碎片。
《专心致志》医院护士
1.臀部“留针”,确有其事
下到科里,首先要搞好各方面关系,护士也非常重要,她们平时也特别忙碌。我们就做力所能及的活,开始做护士“助理”,为护士注射端盘子,盘子里有十几支提前抽好青霉素的玻璃注射器,跟在老户士后边。一进病房,七八个患者非常听话,个个都事先解裤带,露出臀部等待注射。老护士非常麻利,像插秧一样注射一圈。将要离开时,一位还没有提上裤子的患者说:“这针拔不拔?”“噢,针头还在上面,拔!”立刻将遗留的针头拔出。“给!”一个大棉球,按住该处。后来有人演绎“大夫,这针得留多长时间?”。(这是玻璃针管,与无缝钢管针头链接,经常拔插造成玻璃针管磨损而松动。)看到她们的劳动强度,你没有理由去谴责护士。从一上班,加药、送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重症护理等忙得脚打后脑勺,汗水浸透衣背,一天要走多少里路很难计算,反正一上午绝对没有停止脚步的空闲。
2.在门诊,老农的死与笔者有关
他死了,死在第二天凌晨,奉命陪同他的两名社员不让了,直奔院长室,告了当夜值班“医生”。院长火了,下令严查,并严肃处理。
事情是这么回事,这天我轮到外科门诊值班,约晚上8点左右,有一农民背着一位患者,进了门诊。患者呻吟不止,原来她患有疝气。现已坎顿。我心里很高兴,可以为我们在外科的同学介绍手术患者了。于是,即将办理入院手续。这时带我们的老师来了,看看病人,告诉患者不要紧张,大呼吸,然后双手娴熟地将阴囊脱出物还纳回去。患者痛苦立刻得以缓解。我们非常佩服老师的手法。老师讲:“像这样的病人,7旬高龄,没有手术价值,即使做了,还可复发…”(就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处理是对的。)白高兴一场。这个病人就没有收入院,留在了门诊观察室。
当晚值班的是由老护士改为医师(不得不说那个年月,护士可以做医生,一大错误。)值班,不幸的是这位患者是五保户,是村里派社员送来的。当晚腹腔内容物再次脱出,并嵌顿。老人疼痛。陪护的社员找到这位大夫,大夫说:“没事,告诉护士,打一针安痛定。”打完后,由于没有解决坎顿,又痛起来,社员又找到大夫,大夫没有起床看病人,又是口头医嘱,安痛定一支。就这样当晚打了三次针,直至老人离世,大夫也没见病人,社员能没意见吗?于是出现了前一幕。
处理结果很快出炉,当班哪位值班大夫(老护士)回到她原来的护理岗位并提前退休;不幸的是我们的好老师,解除病人痛苦的那位很称职的大夫,因为没有收住院,打起行装到边远山区去当医生,当时叫走“6.26”道路。我十分牵挂这位称职的老师,是否回城了,还是在那里做出一番事业?
《战争与和平》
上图:对越作战中,医院在繁忙抢救伤员,简陋的手术室,同时展开多台手术,一名军医要处理若干名伤员。正面,军医王晓华在为地雷炸伤伤员处理。
下图:和平时期,一个装备精良的手术室,一个团队在为一名病患做手术。
3.在内科,开错了输血单,老师作检讨
A与B两个邻近的字母,真是让我头疼,输血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老师一再讲,如果输错了血那就危及生命。
我在为一位需要输血的病人开输血申请单时,生怕开错,生怕开错,结果把A型受血者,开了B型申请单,到了血库,人家要做交叉实验,发现了问题,反馈到科里。申请单是错的,申请单的落款是老师的印,我们没有处方权,都是盖老师的戳进行医疗活动的。第二天全院通报了这件事,我的老师因为我开错了申请单,在科里做了深刻的检查。我也在场,这时,方知道什么是无地自容,什么叫无脸见人,没有机会,也没人给你机会检讨。最后通过部队的带教老师向这位因为我的错而受冤枉的老师道歉,老师是我写错的,检讨应有我来做。对不起老师。她姓詹,在该院是劳模。
4.在口腔科,拔牙带出下颌骨
我轮到口腔科,为一位老大爷拔牙,不知什么原因,竟将他的下颌骨带下一块,心里非常紧张,但没有在病人面前表露,找到老师求援,没想到老师说的非常轻松,“没事,我拔也得带下颌骨,因为他牙的炎症很重,且时间长,牙与骨有些融合”。我带着自责的心情目送这位老大爷离去,心里仍然不是滋味。老师的话,一个是安慰,一个是可能有道理,我想两者都有,现在看来还有一个问题,即是我的技术不佳。
5.在妇产科:这里没有隐私
产科要求我们每个人能做一个正常产接生就行了,可是有的同学一个晚上在地方老师的带领下接了三个,回到宿舍,许多同学都喝了“羊汤”(羊水)。那时的正常产好接,胎儿小,经产妇多,不像现在巨大胎儿多,一个都十多斤,还多是初产妇。
妇科检查,需双合诊,确诊子宫肌瘤,多是摸出来的,因为B超尚未问世。在教学观摩时,我们十几位男同学围在女患者周围,老师做着示范,大家看,有阳性体征,还让我们实践。当时很少听到个人隐私,没有女患者在男医生面前说隐私的。如果在今天,别说双合诊,就是同学集体观摩,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以及个人自我保护的抵触,搞不好要吃官司。
这样保护个人隐私,不利于教学,那么就不利于医生的提高,最终倒霉的会是谁呢?
对越作战情景再现,右上图贺东卫照片提供者。左上图战伤急救
6.在外科,见到差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外科是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