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ldquo923rdquo

说起威振南疆的“9.23”战斗,网络转载了数千次,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七连班长唐家成。

那场战争,我们终于用生命和热血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向世人展示了人民共和国军人的无畏与军魂的内涵。我认为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我们就不可能有南疆几十年的和平安宁。

我们这些当年血气方刚的战友们如今都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我想,假如烈士们能活到今天,谁敢说他们之中不会有叱咤风云的将军抑或驰骋商海的巨富?正是他们的身躯,为活着的人们垫高了通向成功的台阶。

铭记烈士,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没有英烈的牺牲,哪有中国的今天;对于逝去的英魂,共和国和人民应该永远铭记。铭记纪念烈士,提醒人们唯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烈士精神最好的弘扬,对烈士遗志最好的继承。

云之南有忠魂,终此生不能忘。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青春的英雄吧。祝福你们在天堂永远没有硝烟和战争。在纪念“9.23”战斗胜利32周年来临之际,特写此文以示铭记。

碧血丹心——唐家成

年9月23日14点,在.3高地,我在众多的牺牲战友之中,一眼就认出唐家成,因为在他的脑后头上有一小撮白发。

唐家成在部队服役五年,他先后五次受到营、连嘉奖。两次被评为优秀团员,一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年12月,由我和二排长吴国祥介绍,经党支部认真讨论通过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底,他已超期服役一年了,本该退伍,家里来信让他回去。可是连队需留下部分骨干,而唐家成又是连队难得的人才:投弹,出手就是50多米,射击,是连队有名的神枪手;篮球、排球,他都是主力队员;吹拉弹唱,这更是他的特长,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连队需要他;干部战士也都舍不得让他走。当我把继续留队的决定通知他时,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

就在此时,部队接到上级下达的赴滇参战命令,消息传开,他就坐不住了。连队动员大会刚结束,他第一个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请求批准上前线杀敌。毅然咬破手指,写下了“效命沙场报党恩”的铿锵誓言。

出征的专列上,唐家成心中象大海的波涛,激荡难平。他侧身倚在车窗下边,眺望沿途风景名胜,山川湖泊,心间泛起无限惬意。在几天的行军途中,平素很少动笔的唐家成在颠簸摇晃的列车上,写下了十多篇抒情寄意的日记和小诗。他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呼出祖国到处都是美的诗句。

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千里迢迢赴南疆,卫我河山战敌狂。硝烟之中炼青春,碧血洒尽表忠肠。”

这篇看似平淡的诗歌,但它却是唐家成一颗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

为了活跃部队,解除行军疲劳,让战友们愉快地度过征途生活,唐家成在列车上组织大家唱《我的祖国》和《战士上战场》等军旅歌曲,开展讲故事,读报刊,打扑克等娱乐活动。夜间车厢值班,他一人顶几个班常常值到天亮,当部队到达滇南驻地时,唐家成累瘦了,两眼也熬出血丝。

只有杀敌报国的雄心,没有过硬的军事技能是不行的。作为一名班长,战斗骨干,要适应战时千变万化的情况。为此,唐家成拜能者为师,虚心向别人请教,抓紧时间苦练基本功。

连队进行临战训练,每天全副武装急行军走几十里的山路,他的脚磨出了血泡,两条腿象灌了铅,又疼又酸,有时跑上一段距离,就呕吐几次。唐家成觉得有点支持不了。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他从不在公开场合露出难受的表情,总是乐呵呵的。为了迅速适应山岳丛林地作战需要,唐家成带领全班起早贪黑练长跑搞负重登山,进行体能训练,在40多天的临战训练中,每人跑完了多公里的路程。

山岳丛林地带防御作战,地形复杂,针对越军密集布雷的特点,要求战士具备熟练的防炮防雷技巧和快速捕捉处置敌情的能力。唐家成有空便如饥似渴地背记教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带领全班在长满荆棘的山岭,—丝不苟地演练。教会大家—个动作,唐家成往往要在草地作十几次示范,衣服扯出了一个个破洞,皮肤划出了—道道血口子,渗进汗水,火辣般的疼痛。

一次,唐家成指导一名战士练习战术动作时,左脚一个脚趾盖不慎被碰掉,殷红的鲜血浸出了鞋外,疼得他腿打颤,身上直冒冷汗。排长要他立即回连部包扎,可他却轻轻地说了声“没事”,一直坚持到操练完毕。

年5月17日夜,蒙蒙细雨,夜色沉沉,七连奉命坚守“”、“”等六个高地。在作好战斗准备的同时,唐家成向连队领导递交了自己的决心书,表示要在任何情况下,带领全班英勇杀敌,决不丢失一寸土地。

唐家成带的一班被列为预备队,坚守在连队附近。他想不通,找到连长问道:“一班哪点差,为什么只当预备队?”

连长说:“预备队是连队的刀尖子,刀尖子应放在关键时候用,你懂吗?”

这下子唐家成心平气和了,高兴地回到班里。

连日的劳累,使唐家成的胃病和关节炎明显加重了,但他还是乐呵呵地忙碌着。带领全班战士,帮着前沿战友洗衣服,送水送弹药、救护伤员,大家亲切地称一班为“义务服务队”。

在“5.31”战斗中,六班两个哨位被炸毁,其他哨位非常危险,唐家成看着守在电话机旁焦急的连长,向他请求任务。连长的话音刚落,他转身跑回班里,在弹片横飞的“”高地上,带着全班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残破的工事前后抢救出5名伤员。唐家成见六班伤亡严重,在完成救护伤员任务后,在已没有了工事依托的情况下,带领战友利用残破的堑壕、石缝,忍受着饥渴疲劳,顶住了敌人几百发炮弹的轰击,打退了敌人一个加强排的多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两天一夜。

唐家成与同志们一块饼干分着吃,一支香烟传着抽,顽强地坚守,使阵地岿然不动。在这次战斗中,他被评为“战地模范党员”。

6月19日,七连奉命撤出阵地,接受了出击作战任务。连队抓紧战前短暂时间,进行休整、训练。唐家成不顾身体有病,顶烈日,冒暴雨,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他患了急性阑尾炎,医院。手术后,时常感到头晕,一量血压,高压竟达。

唐医院,但心仍在战场。得知连队要执行出击作战任务,心情十分着急。

唐家成说:“我宁愿拼死在阵地上,医院的病床上,因为我是战士。”

“我上战场前就发过誓,不惜为祖国流尽最后—滴血!”

师作训参谋王仁江告诉唐家成,这次出击作战,全师上下,方方面面已经作好了充分准备,取得胜利是可以预期的。

唐家成认为,这样好的歼敌机会,这辈子能碰上几回,作为一名军人,能参加这样一次战斗,终身为此骄傲。

出击作战的日期一天天迫近了,党支部决定让王军义接任一班长。听到这个消息,医院再也住不下去了。

为了返回部队后能适应作战需要,唐家成还偷偷地进行体能训练,有时背着医生和护士,早晨五点钟起床,溜出病房到院外跑步,晚上在病床上练俯卧撑。

唐家成多次去找主治医生,软缠硬磨要求出院。

“不行,你刀口还没有长好。”医生不同意。

又找到院长。院长说:“听医生的!”

尽管医生一再告诫不能出院,可唐家成一心想着上前线,见此路不通,便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还是在连队出击的前夕,赶回了连队。

“你怎么这么快就出院了?”连长问。

“我的伤好了。”

“出院证呢?”

“在这呢,不信你看。”这回唐家成破例地对领导说了谎。

可细心的连长还是看出了破绽,医院的信笺上医院的公章。唐家成是听说又要打仗了,从医院中偷偷跑出来的。

唐家成紧紧的拉着连长的手说:“请批准我参加打进攻吧!”

连长嗔怪地批评,他一句也不反驳,只有一个目的,只要让参加拔点战斗就行。连队决定把唐家成留在后面炊事班。他不肯,缠住连长坚决要上前线,说他的伤虽然没好,但还能站哨,打起仗来,还能压子弹,经不住他的纠缠,连长只好批准了他的要求。

连队组织骨干去看地形,别人都是轮着去,唐家成却每次都争着去。在前沿看地形,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侦察,既危险又受罪,太阳晒,热气蒸,蚂蟥咬,蚊子叮,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些受不了,可他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更是痛痒难忍。而他却乐呵呵地说:“战前多受罪,战中少流血!”

动员会上,唐家成以坚决的态度和充足的理由为一班争得了穿插任务。誓师会上,他又第一个站起来表决心:“剩下一个人也要穿插到位!”

七连迅速进入了出击阵地,为捕捉战机,他们在前沿堑壕待命六天。这时,唐家成的胃病犯了,吃点东西就吐,他一面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面还找战士谈心,鼓励他们英勇杀敌。

时近黄昏,唐家成带着搜索组急速地向着目标前进。由于野草丛生,天又黑,工兵事先开辟的通路很难辨认,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误入雷场。战士们担心他的安全,要他走在后面,他诚心实意地说:“谁在前头都有危险,我多次侦察地形,路比你们熟,还是我在前面。”弹坑越来越多,他们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唐家成让全班就地休息,他带着一个工兵去找路。凭借着他的勇敢和智慧,终于把全班领到了安全的通路。他们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断崖,不知有多深。此处距离高地还有千多米。唐家成整理一下装具,扒着壁沿率先下去。一米,两米,三米,五米,他的手已支持不住了,跌了下去。好在崖头不高,只跌痛了屁股。接着,全班战士一个个安全着地。

6时整,他们穿插到位。现任班长王军义带领两组占领身后的无名高地,唐家成率一个组向“”高地后侧冲击。

6点15分战斗打响了。唐家成像出洞的猛虎奋力冲杀,他们迅速打掉了敌人两个火力点,突破了敌前沿。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突然,敌人的一颗手雷滚在唐家成的脚下,他急忙卧倒,可是人滚雷也滚,手雷爆炸了,他的腰部腿部十多处受伤。鲜血“呼呼”地往外流,用了两根止血带才把血止住。他昏倒了。

战友们给他包扎好,把他抬到一个隐蔽的石缝里,嘱咐他不要动,去找担架。

苏醒后唐家成第一句话就问战友:“我的两手还在吗?”

战友哭着告诉他:“在是在,但你得马上下去。”

“不,有手就能战斗!”

唐家成刚才觉得麻木的伤口,现在却像刀割针扎般地难受,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忍着剧痛,一点点地向前爬,每当他前进一步或做一个动作,他脸上的肌肉就抽搐一下。身上的军装被尖石划破了一道道口子,被荆棘撕成一条条,渐渐地,他的肉红了,衣服红了,整个身躯红了。他眼前发黑,觉得天地开始旋转起来,嗓子好像要冒烟了。伤口的剧痛阵阵向他袭来,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好像就要结束了。但脑子还清醒,想让自己休息几分钟,恢复一下体力。停下来后,他连稍微扭动一下身体的力气都没了。此刻,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好像是用棉花做的,大自然的一切,在他的眼前变得模模糊糊起来。上眼皮好像吊上了块沉重的铅块,总是不停地往下坠。他把嘴巴张开,让那带着苦涩味的空气慢慢地吸进嘴里,滚入要冒烟的喉管。他吃力地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形,他试着用那负伤的手指抓住一根树枝,摘几片叶子在嘴里嚼嚼。他自信不会死,他顽强地开始爬动起来,不知爬了多久,他脸上除了一双眼珠黑白分明外,汗水血水和着泥巴,糊住了整个面容,伤口流出的鲜血凝固了,把军装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唐家成发现前方有一个敌人的火力点,便咬紧牙关,握着手雷,拖着伤腿向上爬去,身后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迹。就在他艰难地攀上石壁,举起手雷的一瞬间,飞来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部,肩膀、腿、手等处也中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手雷投入敌洞,自己摔下石壁。

一个战士冲上去为他包扎伤口,只见他瞪大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高地顶峰,嘴角抽动一下,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

走下阵地,我回到连队看望大家,熟悉的面孔,热情的双手,激情的拥抱——真高兴!中午,连长张荣先请我喝胜利酒。他斟满一杯葡萄酒,放在我的面前。看着这杯殷红的酒,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举杯轻轻地倒在地上说:“这第一杯酒先敬给牺牲的战友吧!”

同志们在清理烈士遗物时,发现了唐家成写给母亲的—封家书。他在遗书中写道:

“亲爱的母亲:您好!

今天我是抱着一颗安慰您老的心,提笔向全家留下这封信。

当您能看到我的这封信后,一定知道我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离开了一切亲人。为了正义、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的尊严,儿死而无憾。我是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理应踊跃参战。

虽然我有病住院,不参战是可以的,但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终生的痛苦,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安。我长大成人以后,您没有吃过我种的粮,没有花过我的一分钱,我这个儿子没有尽过一点应尽的义务,我是惭愧内疚的,请您老原谅我吧!

敬爱的母亲,我在战斗中牺牲了,您不要过于悲伤,应当为我的牺牲自豪。你没有白养一个儿子,您是光荣的!我牺牲后,望您不要向组织提出无理要求。儿子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希望母亲把我弟弟送到我们部队来,接过我的枪,参加解放军。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是感恩母亲的。

哥嫂,在此我也向你们说几句。希望你们要好好替我孝敬老人。我在九泉之下也是忘不了你们的。弟、妹,你们也不小了,望你们学会好好做人,无论在哪一个地方,要对生活、对工作安分守己。在你们成立小家庭后,还应尽儿女的责任,让母亲安度晚年。景景(大哥的女儿),叔叔见不到你了,望你长大后好好学习。成绩好,就是你对叔叔的尊敬和想念。别了,母亲!别了,全家亲人!”

这是几页横格信纸,上面写得密密麻麻。这封没有发出的信,托着一颗火热的心。读着他给母亲的遗书,人们止不住热泪滚滚。唐家成就是这样告别亲人走上战场,他用自己的鲜血,为党旗增加了新的光辉。

唐家成的事迹一件件在我的脑海里像电影的胶片在翻动……

年入伍的唐家成,从小失去父亲,母亲为了拉扯大他们姊妹几个,欠下了外债,这个老兵,一直没有娶上媳妇。他每月24元津贴,全部寄给了家里。自己除部队发的衣物外,一无所有。如果及早退伍,他同样可以挣更多的钱,改变家庭困境,也一定能像同龄人一样拥有一个美满家庭。但是在连队一次次决定他留队时,他都坚决执行。

几年前,连队在烟台福山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坑道掘进那段时间,工程任务量相当大,刚开始因石质不好,经常出现塌方,人们的神经都高度紧张,不敢有半点马虎。

有一次,我带领三排作业班开始掘进,干到翌日约2时,完成作业面上19个钻孔,每个钻孔都1.5米深,其中4个靶心炮1.6米深。按常规开始组织爆破组人员进行装炮,其余人员清理作业现场并撤出坑道。为了保证安全,我亲自和时任八班长唐家成连接雷管与导火索。然后,组织同志们按照规范程序往钻孔里装炸药,逐个捣紧捣实,以保证不出空炮和残炮。我和唐家成按惯例监督检查每个人的操作动作确保无纰漏。装填完毕后,给爆破人员分配了点燃任务,发给点炮用的一根40厘米长的导火索,明确了点炮程序,一切准备就绪。唐家成是这个班的作业班长,在点燃爆破的时候,作业班长和跟班作业的干部必须细心地查点响炮的数量,等待炮数全部响完后,坑道内的烟雾全排净,施工人员方能进入坑道。

那阶段,每个作业班要在坑道内工作10多个小时,高强度、高效率的作业,推动着掘进速度。作为作业班长,他急于查看爆破效果、抢时间提前带领战士冒着浓烟就想进坑道,结果刚想进时,最后一炮突然响了,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事后,我批评了他,他显得有些激动,他喃喃地对我说:“指导员,我没有完成任务,我给安全施工抹了黑。”

“多好的战士啊!”我心想,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自己的责任和全连的荣誉。

为了防止得矽肺病,上级强调打水眼,岩浆顺着钻杆往外喷,溅得满身满脸都是,工作服棉衣成天是湿漉漉的。爆破作业之后,唐家成即刻就带领风钻机手紧握风钻,穿着靴带裤的防雨服,伴着风钻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振臂颤抖地操作,一干就是一宿。我敢说,不管谁见到了这冲天的干劲、这火热的场面,一看就知道这是最可爱的兵。

10月份正是完成任务“较劲”阶段,坑道掘进已米长,因为连队有的干部考学,有的探家,有的集训,面对安全、排渣强度的考验,唐家成带领战士们穿着内裤、光着膀子排渣,汗流浃背地穿梭在阴冷的坑道与刺眼的阳光下,一干就是近百车的排渣量。

一天,我连跟两个作业班,下山前和副连长谈工作时,看到唐家成汗流满面地光着膀子推着渣车笨拙地跑出来,当他翻斗卸渣一转身时,我发现他裤衩有块红,当即喊:“唐家成,你过来!”原来在这阴冷潮湿、劳动强度过大的作业中,他累脱肛了。他怕影响工作,每天自己悄悄用毛巾热敷,一直坚持了一周,仍不见好,但他仍坚持作业。

多好的兵啊!顿时一种自责、一种感动、一种愧疚,使我无法自己。

我马上安排人送唐家成休息治疗,并召开全连军人大会,表扬了唐家成同志带病坚持工作的精神,同时强调:工作积极性要发扬,但人是第一宝贵的,绝不能以伤害身体为代价!马上安排了卫生员董则国加强连队巡诊,要求炊事班在改善连队伙食的同时,重点做好病号饭的营养搭配,使各作业班没有出现病号,达到全连满勤。

经过磨炼的人是不畏惧任何困难的,坑道被覆时,唐家成挑上两桶上百斤的混凝土,还要爬十几米高的桥板,装料的胶皮桶总要选比别人大一号的。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在唐家成的心目中好像没有这个概念,他把自己的体能发挥到了极致。他觉得,上级交给的任务就要超额完成,能挑斤绝不挑99,这是一个战士应尽的职责。

青年战士处于精力最旺盛时期,干起活来个个都是小老虎,可到了闲暇时无所事事,就没了精神。唐家成经常在熄灯前和战士们唠唠嗑,摆龙门阵,说个笑话,逗个乐子,不时引起大家发出久违了的笑声,沉闷的空气骤然间被打破,大家似乎忘却了一天的疲劳,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

当时副食吃的是不变的老三样:萝卜、土豆、大头菜,主食吃的多是玉米碴子窝窝头,唐家成照样吃得格外香。因为他每天超负荷的劳作,急需营养和能量的补充。

胶东冬季天冷风沙大,部队借住在老百姓新盖的房子里,窗户没有玻璃,就用塑料布堵上,风沙往里钻,被褥上盖一件军大衣,晚上还是免不了当“团长”,战士们太疲劳了,即使这样环境也不影响呼呼大睡。他就把战士让到里边,自己却在风口上睡。

唐家成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撞击着我的心。那些军旅生活的片段,在我脑海里循环回放……

时任炮连班长党同信回忆说:因我们两人是表兄弟,所以训练之余经常在一起玩,聊家常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出击作战前几天,吃过午饭后,因为天太热睡不着觉,我俩一起出去洗澡,我问他说,家成这次战斗你是怎么考虑的,是否参加?他说:同信,我得参加这次战斗,因为这次战斗非常重要,我出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这次进攻战斗。咱入伍已经5年,已是老兵,如不参加战斗,最后没点战绩,回家后不好交待,我得利用这次出击作战的机会立功,最好提干,干出样子。唐家成在“5.31”战斗中负伤在文山住院,为了能参加“9.23”战斗,他病没好就私自出院,回到了连队参加训练。我说,你身体不好,连队也没通知你出院去参加战斗,大家也不会说你什么。你即使不参加这次战斗,以后还有立功的机会,因为从你的兵龄、资格和你的贡献,以后也会立功提干的,你如果一定要参加这次战斗,现在刚出院,身体虚弱,体力不行,你得要好好加强体能训练。他说我会的。没有想到这次会面竟成永别。

军医吕春成回忆:天刚朦朦亮,战斗打响了,不时的传来了战斗进展顺利的喜讯,特别是七连一班所在的方向打得更好。这时伤员一个个地从一线抬到了我们的救护所,在炮火下我们展开了救护工作,有的是多处伤,有的是开放性骨折,还有的是肢体离断伤。这时,军工抬了一个重伤员来。“医生,请你快看看这个人,他已经不行了。”

当时我一看,这不是七连班长唐家成吗?在他的胸前发现了三个机枪弹入口,后背的三个出口已血肉模糊,他已没了呼吸心跳,壮烈牺牲了,可在他的右下腹部仍然可见到阑尾手术后刚愈合的瘢痕。部队在战前训练时他突发急性阑尾炎,医院作完手术,刚刚愈合他就要求出院,拖着未痊愈的身体积极参加战前训练。根据当时的情况,我必须充分掌握参加出击作战的每一位指战员的身体状况,及时向上级首长反映情况,当好首长的参谋。我曾多次以医生的身份找唐家成谈话,告诉他身体未完全恢复可以不参加这次出击战斗,我已把你的实际情况向首长们做了汇报,根据规定,如果人员缺编,可以从其他连队补充,可他一定要坚持参加这次出击战斗。他说,作为一名军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我被他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只好违心地同意了。最后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唐家成有理想,有追求,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对祖国有赤诚的爱,对战友有深厚的情,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我记得,唐家成生前曾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今立志学海迪,来日方长信成功”一诗。为怀念唐家成,我当天写了《你向人民交了最好的答卷》一首:

你向往着军事科学,

你希冀着跻身将军的行列。

你有理想和抱负,

一条路走不通你再选择新的路。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

哪能那么顺利地取得成功。

探索拼博你积聚了智慧,

战火鉴定了你对祖国的忠诚。

你向人民交出了最好的答卷,

用你的满腔热血和生命。

七连班长唐家成,汉族,年12月生,年12月入伍,山东省滕州人,高中文化。年1月入党。战后,师党委为唐家成追认一等功。这真是:

一花一朵开木棉,战士掩泪望老山。

忠魂缕缕保国防,身捐热土情浪漫。

(注:本文摘自孙荣远纪实文学《挥戈南疆》第六章出击作战和尾声部分。)

新兵连时的唐家成(二排中)

当新兵班长的唐家成(前排右二)

在烟台福山国防施工时的唐家成(后排右三为唐家成,二排左四为笔者)

战前训练时的唐家成(左一)与排长刘庆德和二班长郑习芝、三班长杨伟荣

出击作战前夕,团长政委会见七连班以上干部(唐家成二排左六)

出击作战前的唐家成

在攻坚英雄连荣誉室里唐家成生前的照片

笔者于年5月到鲁西南烈士陵园唐家成的墓地扫墓送花篮,并将记述唐家成事迹的《红土地上的硝烟》一书读于灵前。

在鲁西南烈士陵园唐家成墓地的位置图(二排左五)

年5月22日下午,笔者与马长有和党同信等战友一起去给唐家成扫墓

烈士陵园大门

祭奠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馆内设施比较齐全。有电子版的烈士情况介绍

国家级的纪念设施

我敬献的鲜花摆放在唐家成烈士墓前,这也是我年后再次来到唐家成的墓前扫墓。长眠在此的唐家成战友,熟悉的名字,久违的音容笑貌,当年血染沙场、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浮现在我泪水模糊的眼前……大家默默地,静静地凝视着一排排整齐冰冷的墓碑,思绪万千,泪水难抑。心灵再次受到震撼!大家毕恭毕敬地把花献到墓前,三鞠躬后缓缓离开。

边关朔月萧风尽,今日老兵泪满襟?祖国,请记住他们,人民,请记住我们参战军人!这正是:

战友墓前来悼念,思绪如潮泪如泉。

和平获取非易事,皆由英烈血来换。

延伸阅读:

1、纪念“9.23”战斗32周年(1)不被人知的烈士——候立庭

2、密切配合——纪念“9·23”战斗胜利三十一周年(6)

3、英雄群体(上)——纪念“9·23”战斗胜利三十一周年(7)

4、英雄群体(下)纪念“9.23”战斗胜利三十一周年(8)

《英雄旗帜》高举中国英雄的旗帜,高唱时代英雄的赞歌。“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讲述英雄故事,维护英雄形象。欢迎投稿。邮箱:hgqsanya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xenwy/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