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的ldquo拒赔大户rdq

中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我是大保,专业保险测评人,

提供个性化方案定制,一对一咨询

来保宝看这里,大保天天见!

来源:保宝看这里

作者:大保

很多人对于保险的态度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在灾难发生时,确实能看到保险公司理赔的身影,国家也经常宣导保险的功能与意义。

特别是这次的疫情,更是加深了老百姓对保险的认知。

恨它是因为坊间总有传闻,保险两不赔——这不赔,那也不赔!

大保查看了54家公司的理赔报告,发现导致拒赔的原因中,既往症是“重灾区”。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既往症到底是何方圣神?

什么是既往症?

既往症不赔,合理吗?

保险公司调查既往症的途径?

哪些群体会被重点调查?

不满足健告,如何科学投保?

什么是既往症?

在合同生效前,被保人已知或者应该知道的有关疾病或症状。

主要分两种情况

1、医生已明确诊断(已知):

(1)长期治疗,未间断;

(2)疾病未根治,间断治疗,比如慢性咽炎;(3)未治疗;

2、未经医生诊断(应知):

症状明显且持续存在,以普通人医学常识应当知晓,

比如长期头痛、晕厥、便血等。

所以,既往症主要是针对那些疾病还在治疗,症状未完全消除的疾病,若有以上情况,保险公司就可能拒赔。

不算既往症的情况:

投保前发生的疾病且已经治愈了。比如: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阑尾炎切除手术、已切除的良性肿瘤、偶发的头痛或咳嗽、普通感冒发烧。

算既往症:

1、慢性病:高血压、慢性胃炎、哮喘、冠心病、慢性肝炎

2、大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溢血。这类疾病难以根治,且后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3、投保时仍在治疗恢复中的疾病

4、投保前某些症状持续出现,但未经医生诊断和治疗:

长期头痛、便血、呕吐、晕厥。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对于既往症的定义只跟是否完全治愈有关。

既往症不赔,合理吗?

合理!

首先,不赔主要为了防止带病投保。

若不加以限制,很多身体不健康的人,都会第一时间去买保险,估计到那时就没有“看病贵”这一说了。

势必会导致理赔率飙升,保险公司被迫“涨价”

这样对健康的客户是极其不公平的。

其次,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基本没有看健告的习惯,通常直接全选“否”

PS:不要说客户没有看健康告知的习惯了,很多人甚至连内容都不怎么看,毕竟现在网上投保太方便了,一顿狂点,直接下单。

众安尊享生年,拒赔排在第一位的是不在保障范围,排在第二的才是既往症,你能想到是这个结果吗?

明明就是个住院医疗险,很多人硬是以为门诊都可以报。

当然一方面有客户自己的原因,另一方也有业务员的原因,通常为了让客户能顺利买单,只讲产品卖点,却忽略健康告知和既往症的讲解。

所以保险行业的净化需要买卖双方的共同努力。

买的人尽可能提高自己对保险的认知能力。卖的人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个有温度的保险人。

保险公司调查既往症的途径有哪些?

相信很多想买保险,但身体有些“小瑕疵”的人,对此会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我就以前有些“小毛病”,医院看的,偶尔就去药店拿点药而已,应该查不到吧?

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低估了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以下是几个常规调查渠道:

医院:从工作地、医院去排查。

面访:和案件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全程了解。

体检机构:医院、专业体检机构,尤其是单位每年的例行体检。

医保:医保卡使用情况,药店购药记录、医院就诊记录。所以医保卡可别乱借给家人朋友用,到时候有理也说不清了。

政府医疗机构:村卫生站、疾控中心、计生委、普查记录。

其他渠道:同业理赔咨询及委托第三方查询。

PS: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保险公司凭什么可以调查我个人的就医信息啊?这不是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吗?

大保想说,这都是我们自己授权的,只是平时大家都不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xenwy/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