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格言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是那么生动贴切。
她不优秀,但很勤奋、朴实;她不靓丽,但最诚信、贴心;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却用大爱之心默默浇灌出藏汉民族团结的格桑花朵。她,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方国平。她的援藏故事,留下的是一路芬芳......
“高原反应不要紧,工作完了再说”
方国平从小就有边疆从戎之梦想,对雪域高原无限神往;上学时总爱唱《青藏高原》;工作后,立志为藏民安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大爱之情一天天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年,她终于择机实现愿望,连续两年进藏支援,在藏南琼洁县奉献青春和热情。
初到西藏,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方国平很快就强烈感受到“活着就是一种奉献”这句话背后的深义。
地处海拔多米的琼洁,高寒缺氧,气压很低,紫外线强,阳光照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痛,走不了一会儿就感觉胸闷气短、血压骤升、眩晕呕吐,最初的几天都吃不下饭。
最难熬的是晚上,头更是胀痛欲裂,每隔30分钟就会醒来,整夜无法入睡,而早上起床时鼻孔里全是血痂,嘴唇严重皴裂。
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方国平没有气馁,而是咬牙强忍着痛苦,希望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我是来工作的,早一天工作就多为患者解决一些病痛。”到达琼洁县后,方国平第二天就开始了诊治患者。当日,就接待门诊患者10多人,并参与一场急性阑尾炎手术。其间,方国平出现高原反应眼前一度发黑,坚韧让她坚持下来。
医院同事劝她多休息,她说:“这道坎要是抗不过去的话,援藏只能是一句空谈,等工作完了再休息”。而在下班后,头痛得实在受不了,她就用毛巾捆住头,吃点安眠药,抱着枕头昏昏沉沉坐到天亮………就这样边工作边调整,她终于顺利熬过了适应期。
“我是援藏医生,请相信我”
年6月15日,一位快要生产的孕妇来到科室办理住院手术,经检查她为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这让科室人员犯了难。
原来,医院缺少专业人员和设备,医疗条件有限,开展此类手术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以往都转诊到医院处置。
方国平经过与孕妇交谈得知,孕妇家中经济比较困难,加之行动不便,其家人不停恳求医生就近住院。看到孕妇无助的眼神,方国平经认真评估,医院领导主动请缨:自己从事妇产科工作20多年,每天都在开展此项手术,保证完成任务!
她耐心与孕妇进行交流,介绍自己是援藏医生,鼓励孕妇树立信心。经过近一小时的精心手术,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婴儿,母婴安全,按时痊愈出院。
医院领导、科室同事纷纷向方国平点赞,祝贺她成功开创了医院“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先河!
“县医院来了一个襄阳援藏的方医生,能力很高强。”这条消息很快在藏民中传开,医院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一大早,诊室门口密密麻麻就都是患者,连走廊都排满了。一开门,全拥进来,一下子就把我挤到墙角,我耐心地一个一个看,有时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才能休息”,方国平回忆说。
两次援藏先后治疗多人次,并做大小手术多台次,有力呵护了藏民的安康。
我们都爱“汉族卓玛”
援藏生活的艰苦、孤苦、清苦,远远超过之前的想象。但本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毅力,方国平一直努力坚守。
“交朋友,医患两受益。”这是方国平很快悟出的工作“秘方”。通过每天与藏族同胞零距离接触,细心的方国平发现,很多藏族孕妇不懂医疗知识,加上语言不通,有的不愿和医生打开心扉说真话,有的甚至惧怕医生和手术,非常不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顺利降生。
为拉近医患距离,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每次面对患者,方国平首先会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每天查房时,看到哪位患者情绪不高,她会抽空和患者手拉着手聊家常,教会她们哺乳方法,讲解卫生常识,时不时也学说几句“不着调儿”的藏语,这种“微笑疗法”病房里充满了欢笑声。
患者们都喜欢这位亲切的“汉族卓玛”,还有十几位患者成了方国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