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自从胃镜出现后,胃镜的在胃部疾病的诊断中的地位越高,从过去叫法混乱的各种“慢性胃炎”,逐步统一为三类: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和特殊类型胃炎。
胃镜下视角看浅表性胃炎: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红肿充血是炎症的普遍表现,就像眼结膜感染了会泛红、充血的道理一样。
显微镜下的视角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区别在于,显微镜下看,浅表性胃炎的腺体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因此绝大多数轻、中浅表性胃炎都可以视作“正常”。
跟我的胃不舒服有关系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谓是胃镜下的一种诊断,与症状没有明显或直接关联,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少数人可以出现:消化不良、轻微上腹痛等。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但症状的轻重与浅表性胃炎轻重关系并非平行对应。
要不要治疗呢
那慢性浅表性胃炎还要不要治疗呢?这应根据有无症状和具体情况来决定。
无症状无须治疗:对于只是体检发现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本身无任何症状的人而言,无须治疗。假如有上腹部不适、早饱、食欲减退、隐痛、嗳气等症状,则可根据需要进行对症治疗或进一步查找引起症状的原因后进行相应处理。
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此时要不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呢?还是一样的原则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不过,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还能预防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有些人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不理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或许会产生恐惧,他们即使毫无胃肠症状,也强烈要求做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这类病人,也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消除了心理负担,也是一种治疗。
浅表性胃炎并不可怕,大多数无需治疗,医院里医生的建议,不要被某些心怀不正的给忽悠了。
慢性胃炎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都存在极大影响,所以很多患者都想法设法的想要治好,但偏偏收效甚微,让人饱受折磨。但其实你的慢性胃炎总也治不好,可能是这些原因在作怪呢。
慢性胃炎的三大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这种是最轻微的一种病理类型,但它的可逆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也不能疏忽大意。
2.慢性糜烂性胃炎。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胃粘膜糜烂,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增加胃出血的可能性。
3.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类型主要表现为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然后胃粘膜变薄,而且它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理类型,因为它经常会出现癌前病变,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慢性胃炎总治不好的原因
1.饮食伤胃。这种情况主要是患者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的过饱,而且常食用生冷食物,所以导致损伤胃阳,脾胃不和。
2.负面情绪伤胃。经常爱生闷气,造成体内气血郁结,进而导致气机逆乱,升降不利,损伤胃部健康。
3.脾胃虚弱。这类患者多是由于日常脾胃功能就不太好,再加上日常饮食不加以节制,就导致了脾胃之气严重损耗,胃炎难以治好。
4.滥服药物。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日常很多人都是一出现感冒、发热等不适症状的时候就开始吃药,殊不知,这样做固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对于脾胃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久而久之造成脾胃失和,胃炎难治。
由此看来,慢性胃炎还是得从根上来进行防治才最有效果,所以这些可能造成慢性胃炎难治的原因,大家可千万要谨慎对待啊。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跟养生老师学习专业的养胃等养生知识,让你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