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每日速记middot阑尾炎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一、阑尾的解剖和生理

1.解剖

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长6~px,直径0.5~17.5px,起自盲肠根部,为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通常为腹膜所包绕,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内腔开口于回盲瓣远侧2~75px处。

②体表投影: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称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志点。最常见(2/3)的部位是盲肠内侧,为回肠末端所盖。阑尾位置变异很大。

③阑尾神经:来自交感神经丛,与脊髓第10、11胸节相接,当急性阑尾炎发作时,表现为脐周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迟钝、模糊、定位不明确)。而当炎症累及腹膜时则表现为躯体感觉性痛(敏感、定位准确),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④阑尾动脉: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血运障碍时易发生阑尾坏死。

⑤阑尾静脉:最终汇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时,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⑥其他:阑尾系膜呈三角形,与回肠系膜相连,内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因其较短,常使阑尾远端弯曲而成半月形。阑尾的淋巴管引流到至结肠淋巴结。

2.阑尾生理阑尾黏膜能分泌黏液使管腔润滑,其深部的嗜银细胞是产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阑尾壁内有丰富淋巴组织,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与成熟。阑尾能蠕动,可将阑尾腔内的食物碎屑或粪便排至盲肠,也能吸收水分与电解质。

二、病因和病理类型

1.病因:①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肿瘤等;②细菌入侵:G—杆菌及厌氧菌繁殖;③胃肠道疾病影响。

2.病理类型

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早期,阑尾管腔阻塞,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炎症加重,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

③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病变进一步加剧,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紫黑色或黑色,可发生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

④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腹痛多起于脐周部和上腹部,6~8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加重。

(2)其它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常很早发生,但程度较轻。盆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可引起里急后重感和排尿疼痛等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

(3)全身症状:早期有乏力、头痛等。炎症加重时可有出汗、口渴、脉速、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阑尾穿孔或并发门静脉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或轻度黄疸。

2.体征

(1)右下腹压痛:压痛点始终固定在麦氏点是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

(2)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提示阑尾炎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阶段。

(3)右下腹包块:可能为阑尾周围脓肿。

(4)其他可协助诊断的体征:

①结肠充气试验:一手压住左下腹部,另一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

②腰大肌试验:左侧卧位,使右下肢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为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前方。

③闭孔内肌试验:屈曲右髋并被动内旋,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④直肠指诊:直肠右前壁触痛,提示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已波及盆腔。直肠前壁不仅有触痛且有饱满感或波动感,提示有直肠膀胱隐窝处积脓。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如升高不明显,则应反复检查,逐渐升高则有诊断价值。

(2)尿常规:若炎性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接近,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若明显血尿则应考虑泌尿系结石等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的特点,即可确诊。

2.鉴别诊断:应与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妇产科疾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鉴别。

注意:①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②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其阳性意义大于腰大

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③痛程较长的急性阑尾炎,可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解题时应注意此知识点。

④阑尾炎炎症可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门静脉→肝脏,故急性阑尾炎可引起

门静脉炎、肝脓肿。

⑤急性阑尾炎的渗液可经右下腹髂窝流至盆腔,引起急性盆腔炎。

五、并发症

1.腹腔脓肿:常发生在盆腔、膈下或肠间隙,表现为腹胀、压痛性包块及全身中毒症状。多为阑尾炎未及时治疗所致。应穿刺或置管引流,B超、CT可助定位。治愈3个月后可行阑尾切除术。

2.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引流不及时,脓肿可向小肠、大肠、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内、外瘘,脓液得以经瘘管排出。造影可了解瘘管走行。

3.门静脉炎:系阑尾静脉中感染性血栓脱落,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可发展成细菌性肝脓肿。

六、治疗与手术并发症

1.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既安全,又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

(2)急性化脓、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如腹腔已有脓液,可清除脓液后关闭腹膜,切口置引流条,根据腹腔感染程度、积脓多少决定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

(3)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脓肿尚未破溃穿孔时,可切除阑尾。如脓肿已局限在右下腹,病情又平稳,不必强求做阑尾切除术,可给予抗生素,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以促进脓液吸收、脓肿消退。如无局限趋势,应行切开引流术。

2.手术并发症

(1)切口感染:最常见。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残留血肿和异物、引流不畅所致。

(2)出血: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而荷包缝合又较紧时,出血可流入盲肠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

(3)粘连性肠梗阻:多因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所致。

(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超过25px时,术后残株易复发炎症。

(5)粪瘘:断端结扎线脱落、盲肠壁损伤、盲肠原有结核、癌等病变。引流管硬,压迫盲肠壁引起坏死等原因造成。

七、特殊类型阑尾炎

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

婴幼儿

①病情发展快且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

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局部明显压痛及肌紧张是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③穿孔率达30%,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

早期手术,纠正脱水,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如有穿孔应充分引流

老年人

①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体温及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治

②阑尾缺血坏死、穿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及时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内科疾病的处理

妊娠期

①因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压痛点偏向上外侧

②因腹肌被伸直而使压痛和肌紧张等体征不明显

③因子宫增大,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在腹腔内扩散

④炎症发展后易导致流产和早产

①妊娠后期的感染难控制,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

②手术切口需偏高,操作要细致,尽量不用引流管,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③临产期的急性阑尾炎如合并穿孔或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行剖腹产术,同时切除病变阑尾

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腹腔丛和

A.内脏小神经

B.第10胸神经

C.第12胸神经D.内脏大神经E.第1腰神经

阑尾易发生坏死的解剖因素是A.阑尾腔狭细B.阑尾为盲端器官C.阑尾动脉为无侧支终末血管D.阑尾腔内细菌含量大

E.阑尾扭曲

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A.阵发性右下腹痛B.腰大肌试验阳性C.发热D.转移性腹痛

E.恶心、呕吐

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A.病情发展快且重B.右下腹体征明显C.穿孔率达80%D.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E.宜早期手术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是A.阑尾容易缺血、坏死B.腹痛、恶心明显C.常有寒战、高热D.右下腹压痛明显E.显著腹肌紧张

女,27岁,妊娠4个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h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其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行阑尾切除术B.围手术期加用黄体酮C.手术切口应偏低D.尽量不用腹腔引流E.可应用广谱抗生素

1.B;2.C;3.D;4.B;5.A;6.C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l/3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