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位于2-6肋浅筋膜浅层与深层之间,主要由15-20个腺体小叶和脂肪组织构成。腺体呈辐射状排列,其输乳管朝向乳晕,开口于乳头。乳腺腺叶间存在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乳房淋巴外侧、上侧大部分回流至腋窝淋巴结,然后回流至锁骨下淋巴结。内侧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或对侧乳房。下侧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肝。
乳腺癌首选筛查检查方法为钼靶X线摄影。恶性肿瘤常出现营养不良所致的病理性钙化。乳腺癌X片呈多发微小钙化点、毛刺征。
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常见于中年女性。黄色溢液多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正常月经期、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
乳腺癌的最重要转移途径为淋巴道转移。目前较少手术清扫胸骨旁淋巴结,若考虑存在转移,使用放疗手段治疗。
橘皮样变提示淋巴管受累,酒窝征提示Cooper韧带受累,两者均为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体征(橘皮样变可能在其他少数炎性疾病中出现)。两侧乳头不等高提示乳腺癌可能性。
乳房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为活组织病理检查。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包括乳汁淤积(最为重要,形成良好的细菌培养基),细菌入侵(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淋巴管入侵)。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压痛,存在局部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发热。
乳腺炎时期,治疗策略为排空乳汁、抗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乳房脓肿形成后,主要靠外科处理,切开引流。切口类型包括放射状切口,乳晕边缘切口(乳晕下脓肿),乳房下缘切口(乳房后脓肿)。
若切开引流引起并发症乳瘘,口服溴隐亭或己烯雌酚。
乳腺囊性增生病好发于25-40岁女性。可以导管增生为主,也可以小叶增生为主。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乳房颗粒样肿块(多发小结节),乳房胀痛(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有关),少数患者可出现白色或黄色溢液。乳腺囊性增生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若疼痛明显行中药治疗,密切随诊(恶变风险较正常女性高2-4倍)。
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包括乳腺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纤维瘤好发于青年女性(20-25岁左右),外上象限常见。可能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小叶内纤维细胞增生。
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表现:肿块常单发或无明显自觉肿块。查体可见肿块质韧、边界清楚、容易推动、表面光滑。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病理送检。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