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分类,看似简单分着难

来源:感控plus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兰乖平

编辑:高少卉

导读:

手术切口分类是间接考核抗菌药合理使用的指标,分类原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有何不同?一起来探讨一下。

下文简称《指南》和《首页》

xiawenjiancheng《zhinan》he《shouye》

先说《指南》的分类标准。根据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Ⅰ类)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位。例如:

1.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2.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二、清洁-污染(Ⅱ类)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1.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开放性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2.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3.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

三、污染(Ⅲ类)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例如:

1.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2.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

四、感染(Ⅳ类)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再来说《首页》的分类要求,将手术切口分为0、Ⅰ、Ⅱ、Ⅲ类切口,二者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Ⅰ类切口的分类二者是相同的;《首页》中的Ⅱ类切口相当于《指南》中的Ⅱ、Ⅲ类切口,《首页》中的Ⅲ类切口相当于《指南》中的Ⅳ类切口。《首页》中提到的0类切口是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普及,通过腔镜完成手术操作越来越广泛,除了人体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还有通过皮肤上小切口的腔镜手术,这又该如何区分呢?

1.与外界相通的内镜手术及皮肤无切口的介入手术,例如:胃肠镜下肿物切除,膀胱镜下前列腺电切术,经皮穿刺的介入手术,可归为0类切口。

2.皮肤上有小切口并缝合的腔镜手术,根据手术涉及的范围,纳入有切口的手术分类,例如: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归为Ⅰ类切口,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归为Ⅱ类切口。

手术切口的分类,除了统计的需要以外,不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也有显著不同,正确的手术切口分类也是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目的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办医政发〔〕号

《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政发〔〕84号

手术室护理ID:ORNURSES

投稿邮箱:ORNURSES

VIP.QQ.CO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ujidw.com/nwyzl/5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